余江雕刻产业形成“五龙戏珠”格局

07.11.2013  18:36

  本报余江讯(记者钟海华 通讯员吴茂兴)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余江人童胜富被台湾根艺界誉为“大陆花鸟雕刻第一人”。在家乡政策的吸引下,曾经在外创业的他不仅自己回到家乡投资,还带动了几十名在福建的余江同乡回家创业。近年来,余江县依托“天下第一雕”的品牌优势,注重筑巢引凤,进一步做旺人气,做大产业,使雕刻产业聚焦效应进一步显现。“燕雀回巢”带来余江雕刻产业的全面繁荣。据统计,1至9月,该县雕刻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24.5%;出口创汇1376万美元,同比增长25.1%。

  上世纪八十年代,余江兴起雕刻热潮。“木雕大王”张果喜在余江创办了雕刻厂,不仅建立起了庞大的“雕刻帝国”,同时也培养出了上万名雕刻员工。如今,余江有着5万多人的雕刻人才资源,他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打响了余江县“天下第一雕”的品牌。为将人才资源和品牌优势转化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该县从2009年开始,将雕刻产业列为特色富民产业来抓,制定了发展雕刻产业的举措,成立了雕刻产业建设指挥部,规划建设了雕刻创业示范街,为雕刻人才的回归、雕刻企业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平台。

  为了把雕刻企业、务工人员吸引回家,该县出台了扶持雕刻产业发展的办法,实行了免租金、水电补贴以及五年物业费、卫生费全免等优惠政策,并在土地、贷款等方面提供点对点、一对一的服务。目前在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余江雕刻人才都出现群体性回归的现象。

  同时,该县不断拓宽产业链、做大做强雕刻产业的发展思路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来当地发展。三麒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企业看中了余江的佘太翠玉矿,以及便利的交通,于是将公司总部建在余江。两年间,该企业的玉雕文化产品已经远销四川等地,今年前9个月销售额已达1200多万元。如今,在该县从事雕刻产业的企业已从2011年的不到30家发展到现在的319家。

  为提升“余江雕刻”品牌的含金量,该县在积极打造雕刻产业创业示范街和果喜艺博馆的基础上,正着力高标准建设百亩根石艺术园和千亩雕刻产业区,利用进口红木、香樟、畲太翠玉、黄蜡石、精铜材等资源,大力发展木雕、根雕、玉雕、石雕、铜雕等五大系列的雕刻产业,逐步形成“五龙戏珠”的产业格局。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