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丰收在望

27.10.2014  13:36

    10月19日,艳阳高挂,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在余江县平定乡、潢溪镇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笔者抬眼望去,眼前的农田方方正正,机耕道、水泥灌渠直通田间,丰收在望的晚稻,把田野染成金黄一片,好一派现代农业的新景象。

    “过去我们这里稻谷收成好不好,主要靠老天。一年两季每亩也就收获稻谷1500多斤。如今,建成了‘涝能排、旱能浇’的高标准农田,两季下来,每亩收2000斤稻谷不成问题。”在平定乡双鱼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正在稻田里播绿肥种子的村民万猷平乐呵呵地说道。

    据该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余亩,累计整修机耕道路2万多米,完成渠道开挖疏浚10万米,全县2000余户农民种上了“新农田”。

    站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主渠旁,只见阡陌纵横,稻田、机耕道、排灌渠道相间排列,昔日的老土渠变成了三面不见土的水泥渠,渠里流水潺潺,非常通畅。站在田埂上,看着沉甸甸的稻穗,村民吴春祥高兴地告诉笔者:“建了水泥渠后,洪水通过水泥渠流入河里,排得快;干旱时水在渠中不会跑冒渗漏,非常顺畅地流入农田,可以说是旱涝保收了。今年,我家的10亩水稻田预计单产将达1000斤以上。

    交谈中,笔者还了解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田间道路窄小,机械进不去,农药、农肥、稻谷,靠的是肩挑背扛,歪歪斜斜地走在又窄又松的田埂上格外吃力辛苦。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平定乡双鱼村的村民陆续置办了更多的农机具,他们有的购买拖拉机,有的购买收割机等。村民们在收种时或互帮互助,或付工钱请人帮忙,基本能实现机械化耕种,省时又省力。

    笔者驱车沿着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路行一路看。车窗外,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微风拂过,荡起滚滚金浪,宛如轻吟着丰收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