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刺激了谁的神经?

26.02.2014  12:53

  2013年6月“出生”的余额宝,生长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截至2月14日,余额宝再次实现突破,规模上升至4000亿元以上,20多天用户数增长1200万,达6100万人。一举超越在盘踞基金排名首位7年之久的华夏基金,成为新的行业NO.1。

  非议也始终伴随着余额宝。上周五下午,钮文新在博客中直指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因此主张“取缔余额宝,还中国以正常的金融秩序”。在他看来,“余额宝们”产生“钱炒钱,利率越炒越高”的恶性循环趋势,有钱人通过余额宝这样的方式变成食利者阶层,将进一步摧毁一个民族的实业精神。

  余额宝的成功告诉传统金融机构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金融服务的核心对象应该是用户!提升客户体验、打破物理边界以服务用户才是经营关键。余额宝的鲶鱼效应正式促进传统银行业进行变革的动力。

  银行既是金融性行业,也是服务性行业,服务的对象就是普通民众和众多企业,谁家利率高、谁家服务好,客户自然愿意选择谁。面对余额宝们远高于银行活期利率的收益率,从心动到行动是最正常的选择。更何况,这样诱人的收益率还搭配了亲民的投资门槛和便捷的投资方式。公众自然会“用脚投票”作出自己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迅猛,但与传统金融业庞大的体量相比,仍然只能算是“轻量级”。重要的是,余额宝们从观念和机制上给传统银行上了一课。如果这样的“搅局者”真的能倒逼传统银行改革创新乃至利率的市场化,这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广大民众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李栋)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