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大春写李白 解读诗人一生心路历程(图)

17.01.2014  18:12

大唐李白:少年游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少年游》是张大春《大唐李白》系列的首部曲,透过梳理李白早年的游历萍踪,意图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承之谜,勾勒出盛唐时代的斑斓世相。作者在小说和历史之间捭阖出入,不仅以诗句推理出当时文人笔下心绪由来的内外世界,甚至大胆替李白“代笔”,对其诗作进行续补、改写,虚实难辨,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游戏。

曾以《城邦暴力团》、《四喜忧国》闻名的张大春,被莫言评价为“台湾最有天分、最不驯,好玩得不得了的作家”。近些年来,张大春迷恋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人说他“偷偷改行了”,有人说他成了“钻研七言五言诗的老人”。实际上,这个“老顽童”通过大量的研究和阅读,保持着每天早上六点半到下午两点完成1500到4000字的写作进度,撰写着关于李白的点点滴滴。

大概是李白突然来敲我的门了。”张大春改不了幽默的本色。“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读过李白,好像李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实际上,我们对他真正的认识很少。”张大春说自己穷尽正史、传记、笔记、佛经契券等各种文本,试图以小说的形式阐释李白的一生,及其所在时代的点点滴滴,“我个人对于在一个比较喧嚣和热闹的时代产生的很多种文化表现,总是喜欢在一个更远一点的距离,更低一点的角度来做不一样的揣摩。

李白天性逍遥,也有不少人揣测他逍遥的本钱是什么。《大唐李白·少年游》中,细述了李白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个商人,谈不上家财万贯,但至少也是个“小土豪”。张大春推测,李白全家能够迁入中原,极有可能是其父花大笔金钱买通官吏,让全家都“取得我们今天所说的护照及落地签证”,进入到中原。“李白在童年到25岁之间,如果有学习的话,大概都是自修,这就需要一个有钱的富商提供充裕的经济支持”、“李白原本要给远在外地闯荡的兄弟带钱去,但却自己出游,以两年时间花光了钱,其间还去庐山看了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些经历,都不是张大春凭空捏造的,但又在原本的史料中加上了他的推测,他研究的不仅仅是李白,更是李白所在的那个时代。

我们在李白的诗里面不应该看到李白只是一个天才而已,而是一个天才如何结合当代最底层的人留下最自然而天真的声音。”显然,这是张大春想在书里表达的。《大唐李白》系列计划共四部,拟以百万字篇幅,后续三部分别为《凤凰台》《将进酒》《捉月歌》,预计2014年全部完成。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