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迪亚诺获奖 颁奖词:召唤最难把握人类命运
北京时间昨晚7点,瑞典文学院宣布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村上春树再次“悲情陪跑”。颁奖词称:“他(莫迪亚诺)用记忆的艺术,召唤最难把握的人类命运,揭露了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其《一度青春》《暗店街》《夜半撞车》《青春咖啡馆》等作品曾在中国出版,上海99读书人已获其9部作品版权。
□获奖动态
公布数小时莫迪亚诺失联
昨天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彼得·英格伦在瑞典文学院公布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此殊荣。评审委员给他的授奖词是“他用记忆的艺术,召唤最难把握的人类命运,揭露了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
英格伦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莫迪亚诺的文学贡献,他直言道:“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可以说是我们时代的马塞尔·普鲁斯特。”
英格伦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法国是响当当的名字,但在其他地方不尽如此,“他的文学主题是记忆、身份和历史,他的书大多和记忆有关,读者可以穿越时间与自己相遇。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常居于巴黎,鲜少接受媒体采访。英格伦表示,颁奖结果宣布后的数小时,瑞典诺奖委员会还没能联系上他本人,以告诉他获奖了。目前也并未见其公开回应此事。
□得主书架
推荐冷门书《猪圈之王》
去年莫迪亚诺接受《世界报》的专访,他提到自己印象深刻的书是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我七岁时读的,完全读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他推荐了一本冷门书,特里斯坦·埃戈夫的《猪圈之王》,并表示没有哪本书是他读不下去的,“我宁愿在其中找到可以跳过去的段落,不过只有碰到大部头时会这样。”
□业内声音
余中先(著名法语翻译)
他对巴黎的描写很巧妙
莫迪亚诺获诺奖后,国内著名法语翻译余中先成了大忙人,一晚上几乎不停地在接采访电话。谈到对莫迪亚诺的整体印象,他说:“他的作品主要是对二战历史个人化的回顾,这与他的犹太人后裔身份有关,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寻找自己文化意义上的身份。”
谈到莫迪亚诺具体的作品,余中先说:“我比较偏爱他的《暗店街》《星形广场》,还有一部《来自遗忘的深处》。像《暗店街》的侦探故事下面,其实包裹的是一代人对自我的寻求。他对二战中巴黎的描写非常巧妙,很擅长从地理上描写巴黎,这和刘心武的《钟鼓楼》有点像。”
吴岳添(社科院外文所专家)
法国文坛再度迎来惊喜
得知莫迪亚诺获得诺奖的消息后,社科院外文所专家、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吴岳添有点意外。他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说:“2008年克莱齐奥获得过诺奖,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会再次颁给法国作家。这对法国文学来说是件好事,从西蒙之后他们等了很久。”
分析获奖原因,吴岳添称这取决于评委们的喜好、审美,“还有一个原因,我猜测是不是跟他的犹太后裔身份有关。这有没有政治色彩?我猜测也不是一点都没有,也有可能是对犹太人遭遇的同情。”
董强(北大法语系主任)
莫迪亚诺获奖并不“冷”
北大法语系主任董强昨晚表示,莫迪亚诺获奖并不算“冷门”,而是实至名归,“他是法国在二战以后,继萨特和加缪之后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和得诺奖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一样都是法语世界大腕。他的中国读者不少,曾经有人调查法国文学在中国的情况,莫迪亚诺被评为中国人最喜欢的法国小说家。只不过中国80年代很多法国文学通过杂志翻译过来,知名度不高,其实喜欢法国文学的都知道他。”董强表示,莫迪亚诺在法国每本新书出来都会引起文坛轰动。
□出版动态
99读书人已引进其9部作品
早在1993年漓江出版社就出版了他的小说《一度青春》,花城出版社、译林、上海三联书店也曾出版其作品。2004年,莫迪亚诺本有望来中国,其小说《夜半撞车》获得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当年度的“21世纪最佳外国小说”,但最终没有来。
据人文社外文室主任欧阳韬透露,社里将尽快开会讨论再版《夜半撞车》,“具体印多少册不好说,他的作品还是偏严肃文学一些。”
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还与上海99读书人合作出版了《青春咖啡馆》。昨天,99读书人董事长黄育海称:“这本书自引进以来,销量已突破5万册,目前已紧急加印5万本。”他透露,99读书人已买下他另外8本作品,包括《八月的星期天》等,将陆续与中国读者见面。
■认识莫迪亚诺
莫迪亚诺被誉为“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是当今仍活跃于法国文坛并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1945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西南郊,父亲是犹太商人,母亲是演员。他十几岁便开始尝试小说创作,读大学一年后便离校专心写作。其处女作《星形广场》1968年一出版便备受瞩目,随后他创作了《夜巡》《暗店街》等畅销佳作,并获得过法国法兰西文学院小说奖和龚古尔文学奖。此外,他参与剧本创作的电影《拉贡勤·吕西安》在上世纪70年代获得过奥斯卡奖。(记者田超 高宇飞)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