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赣江鱼

16.11.2013  12:57

你也许知道春鲶、夏鲤、秋鳜、冬鳊,也不会对青鱼、草鱼、鲢鱼、鲫鱼感到陌生,但关于赣江总还有一些你所不知道的鱼类

江西人爱吃鱼,早已出了名。不管是深夜街头的烧烤小摊,还是高档酒店的奢华宴请,“无鱼不成席”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说起赣江中的鱼类,你一定知道春鲶、夏鲤、秋鳜、冬鳊,也绝不会对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感到陌生,或许还对马口鱼、赤眼鳟、银飘鱼、黄颡鱼、翘嘴鲌等如数家珍。但是,关于赣江,关于母亲河,总还有一些你所不知道的鱼类。

鲤科

刺鲃

别名光倒刺鲃,俗名军鱼、鲣鱼、阳鲣,主要分布于赣江上游。目前,赣州市赣县桃江建有国家级刺鲃种质资源保护区。体稍呈圆筒形,吻较圆钝,须2对。鳞大,侧线鳞20~26。背鳍无硬刺,在背鳍起点处有一平卧向前的尖刺,埋于皮内。中下层鱼类,喜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杂食性,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等。

江西鳈

俗名五色鱼、火烧鱼,分布于赣江中下游。体较长,口下位,呈马蹄形。下颌角质较发达。具短须1对。胸、腹部鳞片显著变小或隐埋皮下。侧线鳞42~44。体侧具不规则黑斑。生殖季节雄鱼体色鲜艳,头部出现珠星,雌鱼延伸出产卵管。个体不大,一般常见体长为80~150毫米。

华南鲤

地方名称红尾鲤、元江鲤,近年来在赣江峡江至南昌段分布,是赣江鱼类中的新面孔。

体侧扁较高,略呈椭圆,头较小,略尖,口下位,上颌较下颌突出,须2对,鳞较大,在腹鳍基部有一较发达的腋鳞。具有肉味好、含肉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易起捕等优点。

翘嘴鲌

俗称大白鱼、翘壳、翘嘴白鱼、翘嘴鲌,在赣江中的分布很广泛。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肉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贯被视为上等经济鱼类。大诗人杜甫在其诗中曾形容翘嘴鲌“如切玉”。春夏季捕获的翘嘴鲌,全鱼可入药,其肉性味甘、温,有开胃、健脾、利水、消水肿之功效。

鳀科

短颌鲚

又名毛花鱼、凤尾鱼。体形似鲚,主要区别在于上颌骨较短,向后延长不超过鳃盖的后缘,体侧纵列鳞数目较少。多栖居于长江的中游,在长江口地区偶有出现。短颌鲚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在江河湖泊内,也比较喜好在湖泊中生活,鄱阳湖中的产量也很高。近年来,赣江峡江段也出现了短颌鲚的踪迹。

鲥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是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与河豚、刀鱼齐名,并称“长江三鲜”。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产卵,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上世纪70年代,赣江有大量鲥鱼,年平均产量为7500公斤。

鮨科

波纹鳜

俗名鳜鱼、铁鳜鱼、花鳜鱼,广泛分布与赣江中下游,常见体长为100~150毫米,最大不超过200毫米。鳜鱼营养丰富,每100克的鳜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9克;钙、磷、钾的含量也比一般鱼丰富。加上肉嫩、刺少,味道鲜美,为鱼中上品。近年来,由于天然资源日趋减少,因而价格也越来越昂贵。

鲿科

长吻鮠

又名鮰鱼,主要分布于赣江万安段。体色灰白,各鳍灰黑,吻锥形,向前突出,眼小,有4对须。属肉食性底层鱼类,喜夜晚捕食,生长速度较快,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常见的多为2~4公斤。

鲀科

暗纹东方鲀

俗称河豚、气鼓鱼、气泡鱼、吹肚鱼等,是海淡水洄游鱼类。春季亲鱼由海逆河产卵,主要分布新干、峡江、吉安等赣江段内,幼鱼翌年春经鄱阳湖和长江入海。肉质鲜嫩腴美,蛋白质、脂肪含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不吃河豚不知鱼味,吃河豚百味皆无”的说法。

银鱼科

前颌间银鱼

俗称银鱼,赣江下游有分布,是一种喜在水上层活动的小型鱼类,它又是一种生长在海中而到咸淡水区域产卵的洄游性鱼类。每年3月下旬开始从海洋到长江三角洲水域生殖洄游,亲鱼产卵后死亡。受精卵随水流到海中发育生长,第二年又来河口产卵,故形成长江口银鱼汛。

鱵科

间下鱵

俗名补网师、水针等,是一种罕见鱼种,属于暖水性近海鱼类。赣江中游泰和江段有分布。体细长,侧扁,腹鳍短小,是小型上层鱼类,以桡足类,枝角类为食,也吃昆虫。由于体型太小,食用价值不高。

鳢科

月鳢

俗称星鱼,赣江上中下游均有分布。为广温性鱼类,适应性强,性凶猛,动作迅速,为动物性杂食鱼类,以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但生长较慢,个体不大,体重一般为250克左右。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鲜美,并有生肌活血、利尿祛风、通气消胀等药用价值。(记者陈明华文/记者石鹏实习生王婷)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