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斯来华上演了一出《精灵王的磨难》

02.06.2015  20:15

  见到李·佩斯到中国来参加动漫展,坐在塑料布大棚内,签名的摊位还被网友吐槽“连人才市场的招工摊都不如”,心头顿时涌起这五个字。陈佩斯有部电影叫《少爷的磨难》,李·佩斯这一出可以叫《精灵王的磨难》。

  巨星深入民间并不罕见。比如香港媒体今年还盘点过周润发出没的寻常巷陌(恕我抄下这些地址,以备有心的访港人士按图索骥:大帽山彩龙茶楼、大埔三门仔新村新发士多面档、深水埗生隆饼家、九龙城永富食品公司、九龙城方荣记、跑马地湄公河畔法式越南餐厅)。不过,以这般平民姿态现身,终究是一种乐在其中的自我选择,也颇符合发哥一贯的亲民形象;轮到工作拍戏,排场不会含糊。记得拍《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张伟平的抱怨么?罪状还包括剧组为发哥租用每天四五千元昂贵租金的加长豪华房车,发哥当时回应他去好莱坞和在亚洲拍戏都用同一份合约,意指不会厚此薄彼(当然,如果有合约在先,制片人事后吐槽其实也挺没劲)。

  没想到不过几年,好莱坞明星来华工作,接待规格与工作条件已简陋到让粉丝都看不下去的地步。是该感慨中国市场太过火爆,以至于吸引他们万水千山飞来,哪怕落地姿势并不优美?都知道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但这不是讨论的重点,重点是:这些海外明星们还可以选择什么优雅姿势降落到这块热土上,至少不会显得那么不堪?

  数数看,顶级A咖今年已经来过好几拨,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就这样出现———如你所见,确实各种入乡随俗、与民同乐:“美队”、“黑寡妇”、“神盾局局长”空降三里屯,“小蜘蛛”安德鲁·加菲尔德自行车环游故宫,“星爵”克里斯·帕拉特在北京蹬三轮、逗狗、遛鸟,“巨石”强森穿起唐装唱中文版《甜蜜蜜》……

  早前好莱坞前辈明星远在天边,看得见摸不着。记者法拉奇当年深入好莱坞,见到宴会上的明星还都像蜡像似的冷面人,“这些人的脸完全没有一点活的气息”,意指他们大多虚伪、浅薄、造作。连明星自己都嫌弃自己,就像娜塔莉·波特曼最近在哈佛演讲里说的,“每次我开口说话的时候,我都觉得必须要证明自己不只是一个白痴女演员。”拿了奥斯卡影后,她才觉得自己与白痴演员们划清界限。其实这个时代的明星,早已不是在云端俯瞰大众,他们需要自我祛魅,主动降临人间,与粉丝互动。

  好莱坞能够屹立不倒,自有它的秘诀,比如某种风潮兴起,某项技术发明,某个市场拓宽。法拉奇总结,“每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好莱坞总是能够有一种随便什么药使之渡过难关,使虚幻景象和金钱的疯狂机器重新转动起来”,所以也预言说:明星不死,“就是在真正构成它的一切拖累之下刚刚出现停滞的迹象时,明星机制的旧神话也永远不会消失”(见《好莱坞的七宗罪》)。

  法拉奇上个世纪的话,眼下可算再次应验。天无绝人之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他们再次找到海量的热心的观众,嗷嗷待哺的,翘首期盼的,让他们可以重振河山,翻身的机会指日可待。为了缩短与东方观众的距离感,明星们哪怕是跋山涉水来站台,也得学会几个中文词。当中国网友把凯蒂·佩里叫做“水果姐”(FruitSister),把李·佩斯叫做“佩佩”,当事人得知后不仅要欣然接受,还得表示热烈回应。精灵王再美艳得不可方物,也要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与粉丝亲密接触。

  偶像不死,它不只是换了名字,也换了生存的方式。他们自己都能泰然接受,你我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