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识产权严查“保护伞”

27.04.2014  16:12

  京华时报讯昨天是第1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报显示,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对4975件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提起公诉,最高检对921件重大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查职务犯罪,坚决打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保护伞”。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的案件占到98%以上,其中侵犯商标权案件尤其突出。

  最高检侦查监督厅厅长万春表示,由于假冒名牌产品的投入成本低、获利巨大,通过销售假冒著名商标产品获取暴利是这类犯罪的显著特点。去年大部分都是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案件。

  部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与某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有关。去年,在因涉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被查的近300人中,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占相当比例。

  最高检侦查监督厅副厅长元明介绍,现在在知识产权案件处理当中,主要是以罚代刑的多,包括地方保护、部门保护等等,以罚代刑的问题还是相对比较严重。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张本才表示,检察机关将严肃查办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相关行政监管和执法司法人员贪赃枉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行为。通过对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准确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背后的利益链条,形成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背后“保护伞”的有力震慑。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