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引领”促发展——武铜实施“双四”大成本管理法纪实

11.10.2013  18:36


        无论到武山铜矿的哪个车间,你会发现,成本指标分解图、成本管理流程图、成本管理分析制度、成本管理考核办法等应有尽有;各工段“挑战高指标、低成本完成情况”公示栏清晰地列出了作业效率、能耗、物耗、质量等各项指标;红色的对标数字更是显眼。这是武铜全面实施“双四”大成本管理法以来基层成本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1年,武铜把“双四”大成本管理法作为提升矿山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管理工具和实现矿山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坚持“精细引领”,推进“‘双四’管理”,努力以统一的方向、先进的理念来凝聚员工、带领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武铜特色的管理之路。去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矿成本取得了与总体目标持平的可喜成绩,特别是综合物料消耗比上年下降6.2%,降低物耗成本733万元。         公司董事长李贻煌在看到有关该矿实施“双四”大成本管理法情况宣传后,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作出批示:“武铜‘双四’成本管理法是抓落实、善管理的典范,望继续总结经验”。   确定“标杆”         “一个错误定义的‘标杆’,最好的情况是没有任何帮助,最糟的情况就是把你引向错误的方向。因此,谁是你的‘标杆’,这很重要。”                                         ——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客户解决方案总监    辛迪·休伯特         2011年,武铜所面临的困难不亚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主要有:一是原矿铜品位持续低迷,导致铜金属量严重不足,减少了成本费用来源。二是作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胶结充填采矿量上升,水泥等物耗成本上涨。三是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计划外成本费用明显增加。财务预算指标与公司下达计划相比缺口较大,比2010年实际增加5000多万元,相当于两个月产量的成本计划,财务成本压力巨大。         面对诸多困难,怎么办?自2006年开始,在武铜推行了六年的精细化管理已在全矿干部职工脑海中扎根。武铜党政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深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确定新标杆,引领矿山健康发展。         在管理学中,“标杆”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可以是人、模式、方法、流程,或是某一个具体标准。作为风靡全球的三大战略管理方法之一的“标杆管理”,其实质就是通过模仿和创新来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因此,选择恰当的标杆是成功实施标杆管理最关键的一步。         确定一个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标杆”,并不容易。为此,武铜确立了“必须用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寻找更高、更先进的标杆,寻找整体或局部的最佳实践,进行比较学习,模仿创新,不断确立更高的目标,通过与‘标杆’的竞争,快速地提升矿山的综合能力”的立标思路。         方向既明,实践加速。在此思路的指导下,武铜“不拘一格”,积极寻找先进的标杆:眼睛向外关注其它先进矿山的最佳实践,进行直接对比;查阅各种资料,了解相关行业的动态信息,掌握先进基准情况;同时参照行业平均指标和先进指标对矿山的实绩进行对照分析,寻找差距,查找原因,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         经过一轮的学习探索后,矿山的标杆树立起来了:按照“立足矿山,做优资源;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思路,把确保安全生产、稳定5000吨生产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实力作为主攻方向,以近五年来,自身成本最好水平为标杆,全面实施“四网”齐下(一张责任网、一张考核网、一张核算网、一张分析网),“四管”齐上(党、政、工、团齐上)的“双四”大成本管理法,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创建国内一流井下铜矿山。   赶超“标杆”         “对标是一个不断和竞争对手及行业中最优秀企业比较实力,衡量差距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不断赶超‘标杆’的过程。”                                                                                                                               ——施乐公司 菲利昔·科勒特          “双四”大成本管理法是武铜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延伸,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以最大限度充分发挥全员积极性、提高矿山效益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它要求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都要到位、尽职。“标杆”确立后,重要的就是单位如何结合自身的现状,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最终形成合力。赶超“标杆”是摆在武铜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知道,对标不仅仅只停留在指标数字表面。数字背后的经验、做法才是核心内容。为此,武铜的“双四”大成本管理法,不仅要在各项先进指标上实现具体参数的超越,更要领会其对关键过程、关键结果的管理方法,学习先进组织经验和先进绩效的成功要素,同时结合当前自身实际,从简单的模仿移植到改进创新,实现阶段性目标,即由量变到质变。             为此,武铜进行了一系列艰难而又卓有成效的探索:         他们突破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了涵盖责任、核算、考核、分析全过程,党、政、工、团全方位扩边界、重对接,管网结合、全面控制的大成本管理新体系。学习丰田公司的准时制生产管理实践,逐步形成了按照矿山生产节拍供货的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模式;学习汽车行业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实践,形成了资质认证的采购管理办法;学习“质量链”理论,创建了包括文化、标准、生产速度、业务过程、供应链资源等耦合技术……,从而,构建起了以人为本、以制度建设与落实为基础、以内控管理流程为依托、以经营指标分解为核心的“大成本”管理格局。         2011年,在“双四”大成本管理法营造的“比、学、赶、超”氛围下,武铜多项综合指标再创佳绩。一年来,完成采矿量174.69万吨、处理量169万吨、铜金属量11391吨、标硫量34.14万吨,其中原矿处理量、标硫产量创武铜年度历史最高记录。此外,采矿车间胶结充填采场平均单产能力取得突破,达225吨/日,呈现出生产主流程单位物耗成本大幅下降、多经单位增利、辅助单位成本不超的可喜局面。2011年与2010年相比,木材、钢筋网、碎石、水泥、细河沙、大钢球、起泡剂、石灰等单项指标分别下降19.84%、25%、26.47%、6.75%、10.19%、29.77%、16.18%、14.71%。         数字的升降并非全部,在“赶超标杆”的过程中,武铜的管理水平也实现了全新的飞跃:         通过实施“双四”大成本管理法,武铜抓好细节,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从而实现了自我提升。例如,在安全管理中,通过以安全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创建和安全“三个一百”工程为抓手,较好地保持了全矿安全生产的总体平稳态势和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现场管理标准化通过了公司现场复查;安全标准化顺利通过了省安监局组织的创建考评验收,并成为省内首家通过新标准二级达标验收的单位;5000吨/日技改工程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工作也全部通过了省安监局、省环保厅组织的竣工验收;在设备管理中,深入学习先进矿山设备维修方法,结合实际提出了“预检预修”的设备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向预知性维修转变的设备管理模式,使设备有效作业率稳步提高;同时,实行设备“年纪”档案管理,使设备管理基础得到夯实。         通过实施“双四”大成本管理法,武铜还注重以创新突破管理中的“瓶颈”和“短板”问题,对标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联系实际开创性地运用。选矿车间针对主机楼液压站油温高进行技术攻关,主机的安全运行得到保证。掘进车间推行“五顶三腰”凿岩法,提升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系数;实施“井下喷浆支护”技术,连续刷新了掘进进尺新纪录。采矿车间推行双机作业,从而提高了采场的单循环采矿效率;对油料实行“三把锁”式管理,强化从申请、发放到使用的全过程监控,避免流失……         “降低胶结充填事故频次”课题,在江西省32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和江西、福建两省QC成果交流会上,荣获一等奖……         在武铜,“双四”大成本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个指标而实施的临时性举措,而是通过先进理念引领,不断赶超标杆,使追求卓越成为每一位武铜员工的自觉意识,由此带来的不仅是指标的提升,更是矿山管理水平和工作水平的更上一层楼。   创新“标杆”         对标不仅要实现赶超,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实现持续的创新。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开创性的学习,基于企业的实际,在移植过程中进行“本土化”的嫁接创新,形成特色方法,实现有突破的赶超。                                                                                 ——芝加哥大学标杆管理联合研究学者 陈泓冰         从对标管理的定义上看,主要的方法是参照对标对象确定对标标准,是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推行“双四”管理,不是束缚企业在管理中的创造力,而是通过科学设置标准和指标,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经营考核体系,目的是推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         因此,在对标管理过程中,武铜并不是一味模仿对标对象。“‘双四’大成本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就是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它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个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矿山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矿山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是武铜对“双四”大成本管理法、深推精细化管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实,细心观察,我们发现武铜已经在“精细”理念的引领下,在实施“双四”大成本管理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数项管理成果的涌现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实施“双四”大成本管理法的过程中,武铜注重持续改进、聚焦先进和成果推广,使矿山通过对标激发活力和学习先进的动力,从而实现新的超越。2011年,为改变一线劳动力短缺的“瓶颈”问题,武铜党政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深入一线展开调研,与员工面对面交流,了解当前一线生产的详细情况,寻求破解难题的办法。该矿在采、掘生产单位积极推行“小横班”管理单面滚班和中段承包等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采矿车间平均钻炮进尺从上年1.16米/面增加到1.26米/面,增长了8.62%;钎头钎杆比上年分别下降11.5%、29.2%。与此同时,个人采掘效率大幅提高,人均工班工效增长了45%,缓解了劳动力的紧张局面,实现了采、掘良性循环。         在对标“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武铜解决了关键质量特性选择、权重设定等难点,为矿山自我测量过程能力,寻找质量控制的薄弱点,实施持续改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他们改变自磨机介质添加方式,有效稳定了选别指标;抓好胶结充填过程监控,提升了胶结体质量;对三个供矿单位的采矿量考核到每一天,供矿基本满足了选矿需要;加大对采场的监管力度,保证了矿石品质;坚持领导下井带班、值班制度,及时解决了现场各类问题。从而,确保了台班正常开动,确保了生产高效运行,采出矿量和硫精矿含硫创历史最好水平。         同时,该矿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就各单位实施“双四”大成本管理法等重点、难点工作开展稽核,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表率和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六个我们怎么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解决了矿山在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思想观念和发展难题等问题,统一了全矿的思想,为全面实现各项工作目标形成了良好氛围,在建设国内一流井下铜矿山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由“精细引领”带来持续创新的例子在武铜数不胜数。通过开展“双四”大成本管理法,提高了矿山的管理水平,提升了管理效率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夯实了矿山管理基础和工作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武铜整体竞争实力的不断提升。“精细引领”,已经成为武铜争创国内一流井下铜矿山的最好抓手,扎实地推进了矿山各项工作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