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欲建立长期通道入乌 欧盟将对俄施行新制裁

01.09.2014  10:52

面对日益严峻的乌克兰形势,俄罗斯似乎对于欧美国家对其施加的压力并不在乎,欧盟领导人31日开会决定,如果俄罗斯继续导致乌克兰局势恶化,俄罗斯将面临欧盟新一轮制裁。对此,俄罗斯却不为所动,继续表示希望能够建立一条长期入乌的“人道主义通道”。

俄罗斯乌克兰互换被俘士兵

俄罗斯空军官员8月31日说,在乌克兰东部地区被俘的俄罗斯伞兵已全部回国。这名官员同时说,俄罗斯方面当天早些时候也把63名进入俄境内的乌克兰士兵交还给乌克兰方面。

俄罗斯空军副司令阿列克谢·拉戈津说,这些伞兵遭拘留后,俄罗斯竭尽全力把他们带回国。

乌克兰当局25日称俘获了10名非法进入乌克兰的俄罗斯伞兵。乌方还在网站上发布视频,展示“战俘”。俄罗斯媒体援引一名俄罗斯国防部官员的话报道,确有俄伞兵在边境地区巡逻时“误入”乌克兰被对方拘留。

拉戈津说:“乌克兰方面扣押我们的士兵长达数天时间,我感到难以接受。相比之下,数百名乌克兰士兵越境进入俄罗斯,却得到俄相关部门的全面帮助,并被立即送回乌克兰。

俄要建“人道主义通道”入乌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30日说,俄罗斯打算开通一条“人道主义通道”进入乌克兰东部地区,以便多次运送救援物资。

安东诺夫当天说,俄罗斯已经向乌克兰运送过一次援助物资,目前俄罗斯当局、一些社会机构和企业正考虑在俄罗斯和乌民间武装控制的卢甘斯克市和顿涅茨克市之间开通一条“常态人道主义通道”,以便“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十次派遣援助车队”。

法新社分析,安东诺夫并未使用“走廊”一词,这意味着俄罗斯可能派遣军事力量保护援助人员。

俄罗斯上周末派遣一支由超过200辆卡车组成的援助车队前往卢甘斯克市,但这支车队并未经乌克兰当局许可,也未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监督之下。乌当局因此指责俄罗斯单方面派遣车队是“入侵”行为,一些西方国家也谴责俄破坏乌克兰领土完整。对此,俄方称,俄罗斯决定派遣援助车队是因为乌当局“指挥系统”混乱,俄罗斯不愿再与之周旋。

目前,俄乌两国政府正就俄罗斯派遣第二支援助车队事宜展开磋商。

欧盟向俄罗斯发“最后通牒

欧盟领导人31日就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发出新一轮制裁的“最后通牒”。欧盟声明说,如果俄在一周时间内继续导致乌克兰局势恶化,将面临新一轮制裁。但由于欧盟内部对俄制裁态度分歧明显,新一轮制裁生效时间仍不明朗。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欧盟新一轮制裁措施涉及领域与先前几轮制裁类似,此外还将包括禁止对俄出口部分高科技产品和石油勘探设备。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如果俄罗斯继续恶化(乌克兰)危机,将付出高昂代价。现在是该坐下来商讨和平的时候,为时不晚。但时间正迅速流逝。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盟以俄罗斯干涉乌克兰内政为由,对俄实施多轮制裁。制裁措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包括针对俄个人及其企业在金融和签证方面的限制以及对俄银行、能源公司和军工企业的制裁等。

俄罗斯则以食品进口禁令等措施予以还击。俄罗斯经济部门官员今年7月说,西方制裁不会对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俄全年经济增长仍将高于预期。

分析

对俄追加制裁受两副牌掣肘

欧盟领导人特别峰会8月30日晚在布鲁塞尔落下帷幕,乌克兰危机无疑是会上着重讨论的议题。会后,欧盟表示将根据事态发展,做好继续对俄罗斯采取行动的准备。

分析人士认为,俄方手中的能源牌和贸易牌,对欧盟发起新制裁构成了重要掣肘。

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欧洲天然气总需求量的约30%由俄提供,目前俄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中约一半要途经乌克兰。由于乌克兰拖欠俄天然气费用,俄方今年6月已切断对乌天然气输送。欧洲越来越担心,若乌克兰“偷气”或禁止俄罗斯天然气过境,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会出现问题。

另外,欧盟7月底对俄罗斯实体部门实施制裁后,俄罗斯出台了有实质意义的反制裁措施,公布了食品进口禁令清单。由于俄罗斯是欧盟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俄出台的进口禁令给欧盟带来了较大损失。

分析人士认为,欧俄之间的制裁和反制裁措施,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内部在对俄制裁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一些对俄能源倚重较多的国家不愿过多得罪俄罗斯,一些区域强国或对俄依赖较少的国家则对俄态度相对强硬。这让欧盟一时间难以在对俄实行新制裁问题上作出抉择。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