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学:从俄罗斯公务员瞒报收入丢官说起

01.11.2013  13:08

  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10月30日说,俄罗斯去年有130万名国家公职人员进行了收入申报,根据总统反腐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对13万份收入申报材料的审核结果,有200名各级国家公职人员因瞒报收入被免职。(10月31日新华网)

  财产申报制度是有关财产申报、登记和公布的制度。该制度最早起源于230多年前的瑞典,随后一直延续下来,被世界许多国家借鉴,成为极具约束力的反腐机制。目前,全世界有97个国家和地区将“官员财产申报制”入法,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近几年,俄罗斯开始加强反腐制度建设。自2010年起,所有公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每年都要申报上一年的收入、房产及银行存款,这些信息需在相应的政府部门网站上公布,并在媒体上公开。自今年开始,公职人员在进行大额支出(超过家庭最近3年收入总和)时,也需申报并说明资金来源,而根据一项今年5月7日起生效的法案,俄公职人员将不得拥有海外资产。情况表明,俄罗斯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日趋完善,瞒报收入的被免职则说明他们是在动真格的。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的,“国家反腐行动应坚持连续性和攻击性”。

  官员腐败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历史上改朝换代均与官员腐败密切相关。惩治腐败是数千年以来的历史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的所面临的国际问题,更是当前我国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科学发展、考验执政能力的现实问题。针对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迫切需要官员财产申报公示这个有力武器。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讨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已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199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2001年,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要求党政领导干部申报收入和报告家庭财产,接受组织监督。但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只申报不公开,即官员申报的内容只由组织掌握,未予以公开,故无法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只申报不核查,即官员申报什么是什么,申报多少是多少,组织未进行调查核实,无法认定其真实性,不知道有否瞒报。因此,这样的申报难免流于形式,对官员缺乏约束力。

  建立和完善被称为“阳光法案”或“终端反腐”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将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创建一个不利于腐败生长发育的土壤与环境,是保卫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的需要,是永葆江山长治久安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的需要。俄罗斯的决心和做法,值得我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