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物也是政绩

05.06.2023  21:02

  近日召开的全省文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广泛汇聚文物工作合力,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科学理念,始终把文物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要素保障和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守护文化瑰宝、守望中华文明的共识共为。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据2011年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万多处,其中17.77%的保存状况较差,约4.4万处文物已经消失。这些损毁或消逝的文化瑰宝令我们痛心不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但也要看到,在少数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中,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不同的价值次序之中。有的地方认为文物保护花费巨大,却不容易出成绩,因而对文物保护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足;有的地方在文物保护上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对一些知名度高、价值已经受到认可的文物珍之爱之,对一些不能立竿见影产生价值回报的文物则轻之贱之,甚至简单地以文物保护级别对不同的文物区别对待;有的地方不惜花巨资,盲目用现代技术来仿古,甚至拆旧建新,进行破坏性保护。以上种种,说到底还是扭曲政绩观、畸形发展观造成的,必须坚决纠正。

  “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文物是全民的文物。”文物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既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如果说保护文物不容易出成绩,那么,文物的破坏或消逝所造成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则是无法推卸的。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绝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忽视文物保护。各级政府必须扭转错误认识,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科学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扛起文物保护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物破坏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严肃追责问责。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坚持对文物进行专业保护,如对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让文物真正“延年益寿”、世代相传,让中华文明根系永存、枝繁叶茂。

  保护的目的在于传承和利用。要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文物的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等工作,不断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内涵,通过新的呈现形式、表达方式,让文物真正“火起来”“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同时,要积极推动文物与教育互动、与产业联姻、与旅游融合,使文物不再“高冷”,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江西历史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截至2021年底,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28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60处,共登记可移动文物64万件,其中珍贵文物6万余件。面对如此丰厚的“家底”,唯有深入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把“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科学理念落到实处,始终对文物保持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才能使这些文化瑰宝焕发出恒久光彩。

  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