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部门重查销售误导 江西邮政公司无证经营遭罚

14.03.2014  18:07

      中新网江西新闻3月14日电(记者 王昊阳)315前夕,江西保监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称,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该局重点保险销售误导等突出问题开展检查,2013年共处罚机构16家,吊销经营许可证1家。
      江西保监局官方公布的材料显示,被处罚的名单中有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保险、平安财产保险和阳光财产保险,其中泰康人寿和太平保险存在对公司保险条款内容和服务质量等做引人误解的宣传,将其保险条款与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进行片面比较等行为,被保监部门作出警告。
      记者发现,在受罚机构中,江西省邮政公司受罚原因与众不同:部分营业网点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从事保险代理业务、聘任不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等行为。保监部门对江西省邮政公司作出责令改正,罚款五万元的行政处罚。
      记者调查发现,与江西省邮政公司密切相关的多家邮政储蓄银行,近年来屡遭消费者投诉,并被当地媒体曝光。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江西乐平市后港镇一村民邹先生,在当地一家邮政储蓄银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时,被误导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一年后邹先生去银行办理业务时竟发现该保单竟在一年前被取消,两万血汗钱“不翼而飞”,最终经过记者协调,邹先生拿到了2.4万元存款及利息。
      南昌市民陈女士也遭遇到类似问题,2011年2月,陈女士在邮政储蓄银行南昌省府大院支行存款3万元,未料被工作人员办成了人寿保险。2013年7月,陈女士前往邮政储蓄银行取款,结果不但无法得到利息,反而要损失数千元。最终经多方协商,陈女士拿回3万元本金,并获得1050元赔偿。
      记者调查发现,在邮政储蓄银行发生消费者受销售误导,致使存款变成保险的事例屡见不鲜,但并不是所有消费者在遭遇此事时会依法维权,也不是所有进行维权的消费者都能成功取回存款本息。
      江西高安市的黄女士投诉称,她在邮政储蓄银行定期存款,当时银行工作人员附送了一张保险单,三年后她去取回存款时,竟发现定期存款变成了保险。黄女士感觉被骗,要求取回存款,但利息却比定期存款少了一半。
      九江都昌县的邓先生反映称,2008年1月他在都昌县邮政储蓄银行存款4万元5年定期,在他不同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还是坚持给他办理了一份5年的人民保险分红存单,并称保险有利息有分红,比存定期的好,5年后邓先生去取回本息时,发现利息竟比定期存款少了近三分之二。邓先生还发现,在当地乡镇有大量村民在银行工作人员的“高收益”诱惑下购买了保险。
      记者发现,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涉嫌保险销售误导被消费者投诉和被媒体曝光的数量及被保监部门处罚而“上榜”的次数较为突出,有媒体分析称,这与邮政业务扩张与管理不力,以及邮储银行多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偏僻乡镇,多项原因导致问题多发,最严重的曾引发集体退保事件,结果导致保监部门直接吊销其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
      在江西从事保险监管工作多年的陶先生向记者表示,邮政部门网点发生保险销售误导的情况有几个原因和特征,邮政网点覆盖到广大的偏僻地区,这些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对邮政储蓄银行的销售行为和保险内容辨别认知度不高,加上销售人员的误导,致使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另外银行销售保单后可以获得利润,销售人员能拿到业绩,利益驱使也是侵权发生的主要原因。
      据江西保监局公布的信息显示,江西省邮政公司于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存在部分营业网点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从事保险代理业务、聘任不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等行为,最终保监部门对其作出处罚并责令整改。记者近日向江西省邮政公司办公室了解该公司整改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是否还存在无证经营情况,该公司未作出回应。
      江西保监局办公室负责人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保监部门将持续整治销售误导行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索赔权和监督权,未来将建立第三方点评制度,从源头减少销售误导,倒逼行业优化服务,欢迎媒体监督,提出合理建议,共同规范保险行业市场。
      金融市场事关社会经济命脉,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关注与监督,共同营造维护好健康的市场秩序。消费者若在办理银行及保险业务时遭遇到不合理不公平的对待,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保留好相关证据,与本网记者联系,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声明:凡注明来源于其它网站的稿件,旨在为公众传递信息提供服务,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电话18079114856 报料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