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 破坏容易建设难

09.09.2015  09:52
原标题:信任 破坏容易建设难

希望司法系统能够对此予以更加良性的反应,珍惜每一次建设信任的机会。信任的建设需要千百次的不懈努力,而破坏,只要一次就够了。

南京宝马撞人案的新一轮关注热度这两天成为媒体焦点。媒体报道,9月6日,南京市交管局关于“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鉴定结果一经公布,便受到公众强烈关注。根据这两天媒体的连续报道和网络上网友的意见来看,对于这样一个结果,不仅是受害者家属不接受,发表支持这一鉴定意见的网友也很难搜索到。联想到当初的彭宇案一直延续至今的争议,还真不得不让人感叹,南京司法领域为什么总能在风口浪尖上。

如此大的争议,说明了大众对于法制部门的信任度不够高。大众的这种猜疑,既有来自于本案中相关部门处理上的态度和技术问题——比如案发后未能及时详尽地向公众公布案情,合理引导舆论方向等——也有司法领域长期以来建设上的缺失,比如某些领域某些部门出现的执法公平性问题,有法不依问题和腐败问题等。

我们相信,不论是南京交管系统还是主持司法鉴定的医疗机构,其主观态度上肯定是希望认真负责地对待这一案件的,至于程序或者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调查研究的外人很难有发言权。同样,我们的司法系统基本面肯定也是好的,即使有某些恶典型也不能抹杀数以万计的司法人员几十年的辛苦建设,我们总体上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就是最好的例证。

但是法制领域与其他很多行业不同的是,一旦出现负面典型或者争议性事件,其影响往往范围大时间久,而且经常能够跨领域影响到社会的许多方面。就如彭宇案,这一件事的不良影响,每年南京市上千个见义勇为数不胜数的好人好事都挽不回,这恐怕完全出乎了所有当事人尤其是主审法官的意料吧。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负面偏好”,被认为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现象,就是说人会更注意负面的信息或者事件。据介绍,其产生的原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需要对有可能威胁到自身或者族群的负面信息有更加迅速的反应才能避免灾难,反之,好事情虽然好,但是错过了未必能决定生死。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就变成了现代人对于负面信息的刺激更加敏感。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平状态下生死的危机显然不如原始人那么残酷,所以这种负面偏好一般出现在普通人的身上,往往也就是看看媒体上的负面新闻,发发生活中某些人或事的牢骚,大多算不上大事。但是唯独司法例外,因为法律案件中出现的问题,很有可能就发生在普通人身边,是可能会影响到生存的问题,所以公众对此的格外敏感也就理所应当了。

那辆时速195公里冲过红灯的宝马,就如同悬在公众生命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公众有理由对此提出自己的疑问。司法判决肯定不应受公众意见影响,但是司法事件的处置应该让公众心服口服。

每一次公众关心的重大案件,其实都是一个法律实践和法制普及的好机会,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对此予以更加良性的反应,珍惜每一次建设信任的机会。信任的建设需要千百次的不懈努力,而破坏,只要一次就够了。 郁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