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信息频遭泄漏 专家称医院推脱责任需举证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曾经做出过一个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个人信息滥用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他们将我国个人信息滥用情况大致归纳为如下类别:
第一种是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有关机构超出所办理业务的需要,收集大量非必要或完全无关的个人信息。比如,一些商家在办理积分卡时,要求客户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机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等信息;一些银行要求申办信用卡的客户提供个人党派信息、配偶资料乃至联系人资料等。
第二种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有关机构未获法律授权、未经本人许可或者超出必要限度地披露他人个人信息。比如,一些地方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人员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以及违法行为进行公示;有些银行通过网站、有关媒体披露欠款者的姓名、证件号码、通信地址等信息;有的学校在校园网上公示师生缺勤的原因,或者擅自公布贫困生的详细情况。
第三种是擅自提供个人信息。有关机构在未经法律授权或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所掌握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等机构之间未经客户授权或者超出授权范围共享客户信息。
更为恶劣的还有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调查发现,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兜售房主信息、股民信息、商务人士信息、车主信息、电信用户信息、患者信息的现象,并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比如,个人在办理购房、购车、住院等手续之后,相关信息被有关机构或其工作人员卖给房屋中介、保险公司、母婴用品企业、广告公司等。
调查结果认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最关键的是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通过设定刑事责任来加大对滥用个人信息的打击力度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制度来对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制,则很难从根本上遏制滥用个人信息的问题。
我们今天的案例,就是和个人信息泄露有关系。骗子利用9个月大的婴儿的个人信息,诈骗了婴儿母亲钱款达到4万9千多块钱。
我们来听婴儿母亲余女士的讲述。
余女士不久前接到自己当初生产的医院惠州上排第二妇幼保健院的电话,说要给自己9个月大的孩子发放婴儿补贴。
余女士:他电话他说他是妇幼保健院,他说问我是不是,问我的名字嘛,然后又说我小孩的信息,然后就说你有一笔婴儿补贴让我去领,后来我就相信了嘛。
余女士没有怀疑电话的真实性,只是按照电话中人示意的方式,领取钱款。
余女士:他就告诉我一个号码,一个编号,我女儿的名字,他又给我一个号码,我打电话过去确认一下他说跟那边核对一下嘛,说那边是财政局嘛。
记者:那您怎么会去了银行呢?
余女士:他打电话说要把钱转给我,去银行才能转到我账户上。
记者:就是说他通过银行把婴儿补助款转给你,他是这样给你说的,是吧?
余女士:对,他是这样说的。
记者:然后你就去了银行了。
余女士:对。
记者:到了银行以后你怎么办的呢?
余女士:他就让我把卡插进去,他当时说办转帐给我,然后我就按了转帐,我也没想那么多,然后他就把我钱转走了。
在找银行、找取款机、插卡等一系列过程中,余女士一直和骗子保持通话状态,按照骗子的指示,一步一步把自己的钱款打到骗子的账号上。
记者:可是你当时发现你的钱已经被转走的时候你跟他怎么说呢?你给他打电话了,是吗?
余女士:恩,一直在通话,我就问他。
记者:过程当中电话一直没挂?
余女士:没挂,然后我就说为什么,不是说你转钱给我吗?怎么我的卡钱变少了?他说可能是你输入太多次了,卡里面的钱被银行扣去了,他说他那边系统也出现了问题,他说他找老大商量一下怎样怎样,后来我就发现不对劲嘛,我就怕他把电话挂了,当时我也懵了,也不知道给银行打电话报警,跟银行说扣钱什么的,我已经懵了,他就说你不用担心,你要是把事情闹大了,我工作就丢了,然后怎样怎样,我就从来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我就相信他了。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