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候鸟保护和监测工作启动 鄱阳湖区未见候鸟异常死亡

10.10.2014  09:54

10月9日,鄱阳湖畔的都昌县多宝乡,护鸟员李春如在岸边架起望远镜,盯着沼泽地里候鸟的一举一动。

秋风阵阵,寒意渐显,一批又一批候鸟前来我省越冬栖息,新一轮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拉开了帷幕。

候鸟迁飞疫病防控不松懈

鄱阳湖栖息着310多种湿地鸟类,目前保护区冬候鸟已开始南迁,鄱阳湖正陆续迎来数十万只冬候鸟。

鸟类保护专家说,候鸟迁飞时期,可能携带病毒,再经过长途迁徙,有可能引发疫情。早在8年前,我省就已建立45处各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

都昌候鸟保护区李跃介绍,监测点除了观察是否出现病鸟、死鸟之外,还记录候鸟种类和数量,掌握候鸟迁徙动态的基本信息,掌握候鸟迁飞活动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秋冬季,我省林业部门将集中力量在鄱阳湖区、遂川鸟道、五指峰鸟岭、齐云山等地,开展巡护监测工作。

经严密监测,鄱阳湖区未见候鸟出现异常现象。据介绍,鄱阳湖保护区内的各个保护站每天安排护鸟员巡湖,工作人员配备望远镜,将疫病监控工作覆盖全湖区,确保不让一只死、病鸟流出监测范围。

监测用上卫星定位器

9月26日,首批冬候鸟飞抵鄱阳湖后,我省各个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忙开了。

去年春季,国家林业局在全国建立10个重要野生动物疫病主动监测试点,南矶湿地是其中之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清华大学的鸟类专家们在南矶山湿地共完成67只候鸟血样和唾液采集,以监测禽流感疫情。观察数日发现其健康状况一切正常,将其环志后放飞。据悉,这是鸟类专家首次在全球越冬候鸟重要栖息地鄱阳湖采集候鸟血样,监测禽流感疫情。

有意思的是,我省去年首次给3只准备北迁的豆雁安装GPS卫星定位器,然后将其放飞,随队伍北迁。此举不仅意在对候鸟迁徙路线和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还希望借此实现对禽流感的预警。今年这项工作还将延续。

专家说,如果候鸟出现异常状况,其身上仪器显示的数据也能体现出来。而禽流感的暴发与鸟类迁飞路线相关联,通过卫星定位,专家可以知道携带病毒的鸟出现在什么地方,然后进行防控和监测。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