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怪杰倪为公逝世 隐山林40年每天一斤老白干

14.04.2015  14:26

倪为公创作书法作品

书坛大隐

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今年与老师一家在泸州过春节时,没来得及问老师最后心愿是什么?也没问老师,堆放在泸州转角店老师家中,那一二十吨书画手稿今后如何处理?那是老师耕耘书坛的毕生心血。”昨日下午4时许,专程从成都赶往泸州奔丧的倪氏书法掌门人、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秘书长杨宗鸿,接受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专访时用旅途中创作的四句诗,表达了对倪老的深切悼念:出生入死求真谛,泼墨挥毫壮书坛;一代宗师今远去,墨林痛失老神仙。

倪老授徒 先学做人后学艺

51岁的杨宗鸿,是倪为公隐居山林期间所收的第三个弟子,也是倪老一生中所收近30名弟子中最得意的门生,更是倪老当着众弟子之面,钦定的倪派书法掌门人。

1988年,当时在叙永县天池中学当教师的杨宗鸿偶然得知,在不远的水尾镇凤凰小村上,隐居着一位老神仙般的人物,一手字非常漂亮。心高气傲、自认写得一手好字的杨宗鸿心中不服,决心一探究竟。当时天池到凤凰的路很难走,杨宗鸿转乘三种交通工具,来到凤凰粮站倪为公破旧的家。

见到倪老的第一眼,杨宗鸿便被深深折服。身材高大、美髯飘飘、双手有力的倪为公,给杨宗鸿的印象便是遇上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的形象。客厅四面墙上,贴满了倪老用废报纸写的字,字体很多,又特别漂亮,令这个25岁的中学教师一言未发,直接“扑通”跪下双膝,行起了拜师大礼。当时“右派”“反革命”等三顶帽子在身的倪为公,二话没说便收下这个中学教师的三弟子。

当时,倪为公已64岁,体力之充沛令只有25岁的杨宗鸿汗颜。拜师后,倪老带上杨宗鸿前去见大徒弟王宽位。从凤凰到象林20多公里山路,倪老健步如飞,多次令年轻力壮的杨宗鸿掉队。

为方便有更多时间学到倪老真传,拜师第二年,酷爱书法的杨宗鸿,顶着世人的白眼,将老师接到天池家中同吃同住。白天上课,晚上便是师徒二人练书法的时间。“每天晚上,我们都要练到12点,有时会练通宵。”杨宗鸿说,倪氏书法独成一体,向徒弟传授技艺也与众不同,要求弟子先学会做人,再向他学艺。倪老教导众弟子,学书法其实没那么悬,千锤百炼字内功夫,旁收博涉字外功。在此基础上,书法自然,字里字外功夫先向大自然学;其次,是向古人名家学习,植根中国传统;最后才是一边临摹,一边创新。“书法一定要有个性”是倪派书法的精髓。

作为掌门弟子,杨宗鸿如此评价恩师:关于倪老一生,正如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教授所言——倪为公先生是中国书法近10年以来迷盲中的一座灯塔,是很多书法家找不到北的风向标。

书展牵线 找到革命女搭档

倪为公,号“髯叟”,1925年出生于上海崇明岛“书香世家”,20世纪40年代投身革命,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在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他受重庆地下党派谴,穿越枪林弹雨,不畏白色恐怖,辗转重庆、成都、泸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并组建泸州新民主主义解放社,亲自策动国民党川西将领黄鳌在崇庆起义,组织成都市民欢迎解放军入城,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去年8月,倪老书法展轰动北京。出乎众弟子意料的是,北京晚报的一篇新闻报道,提开倪老隐藏数十年之久的一段佳话——倪老失联数十年的地下党女搭档,在泸州意外相逢。

我与倪老名义上是师徒,实际上情比父子。”相处27年、对一起同吃同住6年之久的杨宗鸿,倪老对爱徒也只是偶尔说说他从事地下革命的故事,但大都只限于如何逃避特务盯梢,将重要信息传递出去等。“从来没听恩师说起过,他从事地下革命时,曾经与那个女搭挡的故事。”杨宗鸿说。

我在报上看到的倪为公,好像就是你苦找了几十年的那个搭挡。”北京晚报关于倪老的报道,通过朋友传到南充某老太(出于多种原因,不便透露姓名)耳中。不久,南充老太带上儿媳妇一起来到泸州,在转角店倪老家中,两人一见面便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场面很感人,也让我师母在一旁吃干醋。

两人见面后,南充老太拿出她写的一部回忆录,其中20多页都是记载她与倪为公作为搭挡,一起从事地下革命的点点滴滴。

逸闻

80岁前一天一斤老白干

从乌蒙大山隐居40年,到都市生活,再到书坛顶峰,生活中的倪为公,不为名不为利,一直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1994年,本报记者与杨宗鸿曾一起在泸州日报共事时,有幸在叙永县水尾镇的凤凰小村中与倪老有过数面之缘。同时,也亲眼见证了倪老从隐士到宗师的过程。

叙永到泸州再到成都,倪老随杨宗鸿从山村来到大都市。生活中的倪老极为规律,早起晚睡,每天练4个小时书法,读书看报了解书云坛动态,是雷打不动的习惯。

早餐一碗面条,中午6个水饺,晚上一条鲫鱼,恩师的生活极简单。”杨宗鸿印象中,倪老极少参加社会活动,但烟瘾极大,酒量惊人。“倪老80岁以前,叶子烟、香烟来者不拒,一支接一支地抽。每天中午、晚上都要喝酒,一喝就是半斤。”为此,诗人滕伟明曾为此写诗赠倪老:“长年醉眼未惺松,转顾濡头气若虹。满纸龙蛇争裂去,江沱滚滚欲横空。

生活在酒城,倪为公也为泸州酒文化做出了两大贡献:一是为泸州老窖挥毫写下“百酒图”,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二是与何开四合作,为郎酒写下《中国郎酒赋》。

此外,爱唱革命歌曲,是倪老除抽烟、喝酒外的另一大爱好,“老师不仅爱唱红歌,还喜欢自已填词、自己谱曲,创作红歌来唱。

绝笔

为星星诗刊题写“诗词”刊名

没想到,恩师走得如此突然。正月十八,他为星星诗刊题写的‘诗词’二字刊名,成为一代宗师最后留给世人的绝笔。”杨宗鸿介绍,他与倪老一家人春节吃团年饭时,恩师的精神状态明显不如从前,两杯白酒下肚,便开始出现嗜睡。

正月十八那天,他为星星诗刊题写完刊名后,第二天便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系统衰弱,住进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杨元禄

(泸州市文联供图)

【各界痛悼倪为公】

谢季筠:挽倪为公先生:自立草书,硕望不朽;春光九一,为奠一觞。

诗人印子君为他写下一副对联:上联:倪公人品人人品品上极品;下联:髯叟书法书书法法中至法。

中国楹联学泰斗、著名学者书法家余德泉撰联:铁线动尘寰,髯叟云行书草;山乡怀巨擘,叙泸熟与继长掾。

宜宾市书协:惊悉著名书法家倪为公先生仙逝,宜宾书界同仁至为哀切,深为哀悼,愿先生一路走好。盼泸宜书界,承继倪为公精神,续写书法文化新篇章。并致家属节哀顺变,善自珍摄。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北京大学书艺术研究所对倪为公先生的仙逝,表示深切哀悼!我们会永远记住他对中国书法界的重要贡献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