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要适度 运动性猝死普通人也要当心
11月9日,在国家游泳队代训的17岁女运动员庆文怡猝死的消息令人震惊惋惜。她上个月还在首届青运会游泳比赛中摘得两枚蛙泳金牌,10月28日随队参加身体检查的结果也正常。
运动员猝死的痛心警示
庆文怡在青运会之后,以国家队代训队员的身份在北京进行训练。按照惯例,刚刚放假回来的她只是进行了恢复性训练,运动量不大。11月8日是个星期日,下午,她和队友们在游泳馆游了不到1000米的放松游。晚上10时30分,她还在朋友圈里发微信。没想到,11月9日凌晨,睡在国家队宿舍里的庆文怡突发疾病,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庆文怡的父母悲痛万分,表示不做尸检,让孩子尽快安息。
以庆文怡的实力,进入国家队甚至是征战奥运会都有可能,生命的突然陨落,实在让人痛惜。猝死这样的悲剧,对运动员来说并非个例,不少运动员蓬勃的生命因此戛然而止。
首次引起国际足坛广泛关注的球员猝死事件,是喀麦隆国脚维维安·福的不幸离世。2003年6月26日,28岁的维维安·福在联合会杯半决赛进行到第72分钟时心脏病突发倒地,随后因抢救无效辞世。
2007年8月25日,22岁的西班牙国脚普埃尔塔在西甲联赛中突然晕厥,抢救未果身亡,医院证实普埃尔塔患有心脏病。
2009年8月9日凌晨,西甲西班牙人俱乐部队长丹尼尔·哈尔克在集训时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26岁。
2014年初,年仅22岁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脚阿基姆·亚当斯,因心脏病引发的脑出血去世。
2015年7月3日,效力于中甲联赛青岛海牛队的塞尔维亚外援格兰·戈基奇在球队大巴上突然休克,被紧急送至附近医院抢救2个多小时后,年仅29岁的小伙子因心源性猝死被宣布抢救无效。
此外,很多中国人熟悉的美国排球女运动员海曼,曾与郎平并称世界最佳主攻手。1986年1月24日,海曼在球场上忽然倒下,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心脏停止跳动;2001年,中国男排主力队员朱刚也是在训练中突然倒地,后因心脏血管瘤破裂抢救无效去世;1988年奥运会田径女子100米金牌得主、美国名将格里菲斯·乔伊娜与庆文怡一样,也是在睡梦中猝死……
体质好≠不得心血管病
很多人认为,经常运动的人特别是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质,不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其实不然。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理专家闫守扶教授接受采访时说,“运动性猝死”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在运动场上,还有一种是运动后6个小时甚至是24小时出现死亡。
欧洲学者曾在2002年至2014年期间对2354名运动员(包括1435名男性和919名女性运动员)进行心脑血管健康调查,其平均年龄约为27.6岁。报告显示:有171名运动员患有不同形式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达7.3%,这一结果使学者们感到吃惊。欧洲心血管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从1980年到2000年,全球范围内猝死的运动员超过2000名,其中足球运动员猝死的比例占总数的30%以上。
美国一家科研机构曾对1985年至1995年全美猝死的158名运动员进行了统计研究,在这158人中,有134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但仅有1人曾被确诊患有心脏病,4人曾经查出存在这方面的疾患。也就是说,在死亡降临前,运动员一般无法知道自己身上隐藏着“杀手”。曾做客英国BBC《足球世界》节目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成员多利安·杜格摩尔博士说,心血管疾病更多的是在进行剧烈运动的情况下才会显现出来。心脏功能分为休息和运动两种情况,休息时各项指标是正常的,当剧烈运动时指数会升高并且变化无常。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可以分为心源性和脑源性,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约占90%。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主动脉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最常见心脏病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运动性猝死的36%;其次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占17%-19%;而在年龄大于35岁的较年长运动员中,冠心病是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由此可见,这些心脏疾病本身就存在,只是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这些病变的部位就开始出现问题,到了心脏再也无法承受时就会导致死亡。
运动员在国家游泳队出现猝死的情况这是第一次,但心脏问题不可忽视。奥运会冠军罗雪娟就曾经有心律不齐、心脏缺血缺氧的情况发生,中国游泳一哥孙杨也受困于心肌缺血问题。对运动员来说,青春期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时期,尤其是女运动员各项数据和指标变化非常快,容易发生青春期高血压、心脏病等突发疾病。
普通人健身要适度
很多人都很注意锻炼身体,但对普通人来说,运动中也可能发生猝死。
现在马拉松比赛很热。11月15日上午8时,“2015年上饶全国半程马拉松赛暨全民健身娱乐跑”在江西上饶开跑,一名19岁的男大学生在冲过终点后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初步原因判断是心源性猝死。
英国伦敦马拉松历史悠久,自从1981年赛事创办以来,已经有11名跑手不幸逝世。而另一项统计则显示,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猝死的概率为每10万人中0.8人。加拿大心血管峰会上曾公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50%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如果是马拉松,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会提高7倍。
近来,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们都在晒自己跑了几公里,暴走了多少步。但是,健身房发生猝死的事件并不罕见。今年10月22日,昆明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跑步时突感不适,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今年8月12日,在北京一家著名健身房,一男子在上私教课时猝死;今年4月10日、4月13日,辽宁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南京一女大学生分别猝死在健身房;几年前,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总裁由于连日超负荷工作,在北京某健身房健身时猝死在跑步机上。
有统计显示,去年,我国猝死病人达到50多万,其中40多万是心源性猝死。大约80%发生在家中,20%发生在路上或公共场所。其中4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达70%,青少年约占30%,男性多发,约为女性的4倍。冬季,猝死的发病率约占5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冬季天气骤冷、人体基础状况较低、血管弹性较差、血压易于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等,都极容易引发心源性猝死。
对于猝死,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做出准确的预判,不管是运动员还是普通人,面临的危险几率都是一样的。南京体院运动健康科学系主任孙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管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的训练,都要讲求一个“度”字,不要轻易超越上限。比如参加半程马拉松起码需要有半年的积累,参加全马起码需要一年以上训练量,并不是说经过几天的突击训练就能参加这样的运动。很多在马拉松比赛中猝死、受伤的选手,就是没有经过系统、循序渐进的训练。同时,普通人健身,一定要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运动量。如果最近身体很疲劳,最好减少剧烈运动,一旦感觉胸闷、缺氧、头晕、背部放射性疼痛,应马上停止运动并到医院进行检查。心脏病患者游泳时要选择温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馆,千万别冬泳,突然进入凉水里易引起肢体血管和心脏血管痉挛,导致心动过速、喘不过气来。运动时,要抱着娱乐的态度,不要和人比赛、竞争,逞一时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