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奋进的《中国远征军》

29.09.2015  11:20

  □吴晓波

  近期大型抗日战争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隆重上演,为全国观众再现了当年抗日战争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腥风血雨的抗日战争场面。中华儿女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抗击日寇,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该剧大力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荡气回肠,感人肺腑,震撼心灵,不失为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一部优秀影视作品。

  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是该剧一个突出的亮点。和以往的历史题材剧不同的是,《中国远征军》把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正面主战场抗击日寇的真实历史搬上了电视画面,以客观公正的历史态度,热情歌颂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英勇顽强抗击日军所取的辉煌战绩和付出的巨大牺牲,把中国军人英勇善战、果敢顽强的战斗作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中国军人是最富有牺牲精神的,剧中远征军最高长官史迪威将军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军人的钦佩之情。中国军人在缅甸战场上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的鲜明写照;中华民族之所以久经磨难而不衰,历经沧桑而不倒,正是诸多的炎黄子孙血管里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热血。《中国远征军》真实再现了缅甸抗日战场上同古会战、仁安姜大捷中国国民党所领导的远征军所取得的光辉战绩。历史是真实的,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是唯物主义者一贯持有的态度。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政治思想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更加客观公正,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更加理性包容。

  该剧成功刻画了一批以戴安澜、孙立人、袁绍功为代表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英雄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华大地迸发出巨大的抗日热情。“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无数爱国青年誓死不当亡国奴,投笔从戎,马革裹尸终不悔。戴安澜、孙立人、袁绍功就是众多的热血青年中的杰出代表。机智勇敢、吃苦耐劳、敢于牺牲、具有大局观、善于捕捉战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该剧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袁绍功这一生动人物形象。忠勇、正直、顽强、威武的袁绍功深深地牵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戴安澜、孙立人、袁绍功等英雄形象成功的塑造,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很好地诠释给全国观众。仁者无敌,在缅甸战场上英军背信弃义不战而退,导致中国远征军陷入全局被动。中国军人仍然坚守承诺,200师孤军奋战同古,给日军造成巨大杀伤,令日军也肃然起敬。英军仓皇出逃,7000人被围困在仁安姜,孙立人将军冒着巨大风险,派新38师的一个精锐团前往营救,创造了一个以少数兵力击溃强敌成功营救7000人的传奇神话。若干年后,英国撒切尔夫人到中国造访也念念不忘中国远征军的博大情怀和丰功伟绩。仁者无敌,中国军人正是具备这种高尚的精神情怀,才获得了美国、苏联、英国等众多的同盟国的信任和支援,才赢得了抗击日本法西斯最终胜利。

  战争的场面残酷而血腥,然而《中国远征军》从头至尾却是唯美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主人公袁绍功同两位女主角何玉姝、罗星的爱情故事从头至尾纠葛在一起,情意缠缅,扣人心弦,让观众是欲罢不能。袁绍功高大英俊、威武雄壮、铁骨铮铮且极具有正义感和爱心,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疑是拨动无数少女心弦的理想人物。剧中首个镜头就是袁绍功数人从日军虎口下解救9名儿童,英雄的胆识和爱心彻底地打动了年轻貌美的罗星的心。何玉姝在剧中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女性,端庄大方、温柔贤淑,身居要职而不骄横跋扈,官居高位而又极具有爱心。她深深地爱着袁绍功,可以为他付出一切,甚至冒着丢官罢职的危险也在所不惜。何玉姝对袁的爱是低婉、深沉的。罗星是一位归国华侨,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位美丽、温柔、善良、浪漫的现代女性。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她对爱的表达方式是热情奔放,对爱的追求是热烈执着,毫不遮遮掩掩,敢爱敢恨的个性非常鲜明。剧中两个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像两根绳索牢牢地把整个剧情串连在一起;一个是深沉娓婉,一个是热烈奔放,两种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却取得了异曲同工的效果,是该剧的得意之笔。战争场面虽然血腥,然而战争中绽放的爱情花朵却更加美丽。剧中罗星小姐写给袁绍功的一封情书堪称该剧的精典之作。缅甸战场环境异常恶劣,战士们缺衣少食还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精神的慰籍显得尤为重要。罗星的情书被抗日战士们轮流揣在怀里保管,起到了强烈的激励效果。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爱情的魄力是无穷的,一纸情书胜抵十万雄兵,激励着抗日将士们英勇杀敌,义无反顾,取得了密支那战役的胜利。时下,一些庸俗、媚俗、低俗的影视作品充斥着影视娱乐界,《中国远征军》给人眼前一亮,使人耳目一新。渴望更多的《中国远征军》之类的题材作品走上影视屏幕,走进百姓生活,净化人们的心灵,催人奋进,昂扬斗志,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潮流,构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宏伟大厦!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