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开展儿童伤害干预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下降约12个百分点

01.06.2014  16:12

  新华网江西频道6月1日电(记者赖星)近些年,儿童溺水、坠楼死亡、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事故屡见报端。为提高公众对儿童伤害关注度,减少儿童伤害发生,江西省抚州崇仁县和上饶信州区等地先后被列为全国儿童伤害干预试点单位,探索出诸多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试点经验。

  “对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尚未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公众对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社会对儿童伤害可防可控的认识较为模糊。”江西省妇联妇儿工委办专职副主任张晓雯表示,伤害是可以预防的,伤害预防教育应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常识性教育。

  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根据农村与城市儿童伤害的不同特点,在2007年和2011年,抚州崇仁县和上饶信州区先后被列为全国儿童伤害干预项目试点单位。据介绍,儿童伤害干预项目,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合作开展。

  为消除儿童安全隐患,各试点单位针对儿童教育环境、人文居住环境、交通环境、食品安全环境等四大领域,开展一系列环境改善、伤害预防工作。

  ——改善儿童教育环境。上饶信州区公安部门对可能引发危害社会治安的重点人员全部实行有效监控,在校园周边设立治安岗亭、警务室38个,崇仁则对学校食品、校舍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进行责任落实和自查反馈登记,确保在校儿童各项安全措施得以保证。

  ——改善儿童人文居住环境。为消除儿童安全隐患,崇仁对儿童的人文居住环境进行改造。针对境内河道、池塘、中小型水库多的情况,加强对安装家庭护栏的宣传和实施,预防儿童溺水。县公安部门还专门加强对养狗户的管理,防止儿童被咬伤。

  ——改善儿童交通环境,整治“黑校车”,在校园交通要道增设隔离带和警示标志。在交通路口和铁路、公路沿线竖立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在铁路沿线的自然村,组织了护路巡逻队。 

    ——改善儿童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监督联合疾控部门对儿童集中地周边的饮食店开展检查,进行专项整治,对卫生不合格的饮食给予严厉查处,确保儿童不乱买食品,买放心食品。

  几年来,通过干预项目的实施,崇仁县儿童非致死性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21.6%下降到9.58%,下降了12.02个百分点;农村儿童溺水死亡、烧烫伤残、雷击伤亡、动物咬伤的事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儿童伤害致死带来的后果比较直观,而伤害致残特别是致永久性残疾的影响则会更持久,很多农村家庭因此致贫。”在信州区日前举办的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项目交流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朱徐表示,儿童伤害是可防可控的,而且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是高成效、低成本的工作,社会各方完全有能力共同守护好儿童的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