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存进500元“巨款” 如今存折还在 储蓄所没了
南昌74岁老人丁玉珍希望找到这笔钱的下落
当年的“象山宾馆储蓄所”已变迁 银行承诺调查
74岁老人丁玉珍在老伴应先生去世6年之后,发现了一个“隐瞒”28年之久的秘密——应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用丁玉珍的名义在银行开户,存进514.74元钱,在当时相当于应先生一年的工资总和。今年初,丁玉珍打扫卫生时,偶然在两人的合影相框背后发现了这张存折。当年的储蓄所已不存在,这笔钱能取出吗?丁玉珍奔波许久无果,5月25日向本报求助。
一张泛黄存折有“巨款”
“这个相框里放着我们年轻时的照片,一直摆在柜子上。想他了,就看一看。”南昌市东湖区渊明北路的丁玉珍今年已74岁了。比她大两岁的老伴应先生,已因病于2004年1月去世。11年来,丁玉珍老人对共同生活了42年的老伴从未停止过追思,经常擦拭相框。
今年春节前,丁玉珍打算将相框里的照片取出,扫描成电子存档。没想到,打开相框,一张存折掉了出来。
“这张存折虽然是以我的名字开户的,但我从没见过,打开一看,显示有500多元存款。”丁玉珍很纳闷,这张存折“开户名”写的是她的名字,首次存款日期是在28年前,即1987年7月15日,最后一次存款日期是1989年1月12日,余额显示还有514.74元。
“在那个时候,500多元算是一笔‘巨款’!”丁玉珍回忆,上世纪80年代,人们工资普遍每月只有几十元,当时应先生的工资定级是“二级工”,每月工资40多元,514.74元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总和。丁玉珍难以想象,当时这么低的收入,老伴是怎样省吃俭用存下这笔“巨款”的。
“象山宾馆储蓄所”早没了
记者在泛黄的存折上看到,开户行是中国工商银行南昌分行“象山宾馆储蓄所”。从1987年7月15日至1989年1月12日,存折上手写的存取记录共有13笔,最后的存款余额为514.74元。
根据当时的银行工作流程,存折上每有存取记录,其中的“记账”和“复核”栏都盖有当时储蓄所工作人员的名章。虽然存折的“年龄”已有28岁,但填写存取款记录的笔迹仍清晰可见,印章也仍能看出当时办理员的姓名。
“当年的‘象山宾馆’早没了!”发现存折后,丁玉珍开始寻找“象山宾馆储蓄所”,却发现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撤销,由新成立的工商银行南昌分行“步行街支行”将其业务范围纳入管理。
存折上最后一次业务办理时间距今也已过去26年之久。丁玉珍说,估计老伴在世时把这张一直藏在相框后面的存折给忘了,她希望能找到这笔钱的下落,以告慰老伴的在天之灵。
银行承诺一定尽快答复
“请放心,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把这张存折上的账目弄清楚。”昨日,工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办公室主任钟玉民在得知存折的来龙去脉之后,向丁玉珍老人表示,一定会给她一个满意答复。
钟玉民告诉记者,由于这张存折的开户期是上世纪80年代,而我省工商银行账户“联网”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因此在目前的电脑客户资料中无法找到账户记录,只能从银行其他档案中用较长时间翻寻。只要在银行开户就一定有记录,丁玉珍老人的心愿肯定能实现。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李巧 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