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治土崩瓦解的直接见证者[图]

24.03.2014  14:27

  中国江西网讯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展开鄱阳湖大战。就在头一年,陈友谅部攻陷瑞州路(包括高安),元政府官员弃城逃亡。可以推断,官员们在匆忙撤离时把这些元青花深埋窖中。

  青花云肩牡丹纹

  青花牡丹纹高足杯

  青花菊纹小碗(杯)

  釉里红芦雁纹匜

  釉里红梅菊纹高足转杯

  窖藏元青花留下的线索

  窖藏元青花主人是谁?事实上,在窖藏器物身上已留下了线索。

  刘金成说:“我们不妨以窖藏器物的属性为切入点,从中选取代表性的器物进行解读,分析其背后的主人及身份。”

  属性最为明显的,当属窖藏青花瓷器。例如,窖藏出土的19件青花瓷器中,青花蕉叶纹觚尤为醒目。觚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礼器,也可用作饮酒的容器。它在造型上表明了其属祭祀用途,与明正德瑞州府志《瑞州路重修郡学记》中“操觚弄翰”的记述惊人吻合。

  窖藏中6件青花梅瓶同样值得注意。其中有4件龙纹装饰为蓝白交替,尤为醒目,可视作与元帝国草原民族崇拜蓝天白云的祭祀文化相关。在窖藏6件梅瓶底部及盖的内壁,分别用墨书楷体写有“禮、樂、書、数、射、御”儒家六艺。瑞州路的郡学书院及社稷祭祀,是元代统治者用来培养人才及教化汉民的场所。他们尊崇汉人传统的“孔孟”之道,修建文庙和祭祀先贤,以稳固蒙古帝国的社稷。

  “国之重器”何时烧制?

  那么,高安窖藏中的这批祭祀器物是何时烧制的呢?

  刘金成研究发现,《瑞州府志》的记载显示,瑞州路至正年间任职的官员多为蒙古人或色目人。而元代景德镇用于烧制青花瓷的钴料俗称“苏麻泥青”,就源于任职于瑞州路总管禹苏福的家乡——西域。以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的1件“元青花菱口大盘”为例证,盘口沿上书写的波斯文应出自熟练波斯语言文字的波斯工匠之手,是景德镇瓷器的烧造技术与西域钴料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至治元年(1321年)至至正十二年(1352年)的31年间,景德镇烧制出成熟青花瓷慢慢替代了日益稀缺的祭祀用青铜礼器。据《元史》记载,元至正十二年,元政府已失去了对景德镇的控制权。之后,工匠不可能再为朝廷烧制瓷器。所以,高安窖藏中这批由景德镇窑烧造的青花等瓷器,应是瑞州路官府在元至治元年\(1321年\)至至正十二年(1352年)31年间,通过枢密院或景德镇的浮梁瓷局监烧。

  元青花下窖原因推断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根据《瑞州府志》记载,从至正十三年(1353年)至至正二十一年(1362年),瑞州路仍在元政府控制之下。由此推论,窖藏中这批位于祭祀仓库中的祭祀器仍然在瑞州路官府的掌控之中。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开战于鄱阳湖。此前一年,陈友谅部将刘五攻陷瑞州路。毋庸置疑,大批官员在匆忙撤离时,埋藏了这些窖藏。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