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中国制造”疗不好“中国足球”的伤

16.06.2014  12:01

  在巴西世界杯这场世界瞩目的足球盛宴上,除了球员精湛的技艺、球迷热血的激情,还少不了“中国制造”的身影。中国足球长期缺席世界杯,但中国制造却几乎从未缺席过。巴西世界杯上,几乎可以组成一个“中国制造”的阵容。从里约热内卢的机场出来,可以看见一只巨大的巴西世界杯吉祥物,它的官方名字叫“Fuleco(福来哥)”,产自中国杭州。(6月15日《半岛晨报》)

  笔者搜索了一下,发现骄傲的“中国制造”几乎成了世界杯期间我们报道的主旋律:球迷得乘坐由湖南研制的公交客车;球迷随身携带的包裹要接受中国制造的X光机安检;球星们脚下来回传送的足球由深圳制造,观众们手上挥舞的各国国旗来自浙江。

  央视各个频道也在为“中国制造”喝彩,记者发现会场附近很多工艺品都是中国生产的,外景记者的脸上写满了自豪。而更有媒体很仔细,还列出了一组数据:9个球场的安检设备由中国提供数量接近600台;114辆地铁列车是中国的产品;27个太阳能充电站是中国赞助的。

  是的,面对这么多的“中国制造”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但是,这种细致的观察,外国的记者也会如此吗?他们更关注的是赛事。而且,我们眼里只看到了“中国制造”,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是人家制造的吧。尤其是最后这个免费赞助的27个太阳能充电站,除了能显示财大气粗之外,能表明我们的产品真的就是最好的吗?事实上,“中国制造”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我们自己是知道的。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初级加工厂,我们用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成就着别人的财富,我们在流水线的起端,人家却用我们的初级产品经过深加工后赚了大钱。

  当然,“中国制造”会让我们有成就感。但是,即使这些“中国制造”都是完美的产品,我们报道世界杯的时候,是不是也偏离了主题?其实,我们这种情结还是源于我们的“内伤”。在这个足球的盛宴上,我们看不到自己的“中国菜”,我们有点失落了。这更像是用“中国制造”来疗伤,疗我们“中国足球”的伤。

  是的,体育原本就应该放弃竞技体育回到全民健身的正路上来。但是我们却也在用“中国制造”打造着“中国足球”。我们从斯纳普拉的“白头发”比金条还珍贵的小品,到人家向我们索赔一个多亿的外国教练的解聘,我们在足球这个事业上投入了多少钱?结果钱花了很多,冲出亚洲一直是个梦。不埋怨国足像裹脚布一样臭,但是当国足只知道在国内赚全国人民门票钱的时候,当他们为了富人的赌球而假踢的时候,当为了俱乐部的利益教练吹黑哨的时候,也是可以原谅的吗?

  我们不期待国足能有多大作为,只要他们认真的踢球就可以了,他们玩的快乐,我们看的开心就可以了。可是“中国制造”却制作出了一个个用球骗人的把戏,不知道那些已经因此蹲了班房的教练员有何感谢?我们每年花钱请外援的时候,动用的是全民的财富,打了水漂的时候,是不是也需要向民众说声对不起?

  别用“中国制造”为“中国足球”疗伤,足球是足球,制造是制造。好好看球吧,和“中国足球”一起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