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发放“贫困生补助”别让校长代劳

28.09.2015  11:29

  贵州省纪委监察厅网站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其中两起涉及校长挪用贫困生生活补助资金。一起是,袁场中学副校长张金刚将套取的贫困生补助资金、寄宿生生活费,用于送礼。一起是,郑屯中学校长陈万龙用贫困生生活补助,给学校行政班子及教研组长发放奖金。(9月27日《贵阳晚报》)

  国家和省市发放的贫困生补助资金,是确保教育公平的一种手段。有了这笔资金就能保障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没有这笔资金,贫困学生就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掉队。可以说,贫困生补助资金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在现阶段还难以做到贫富差距缩短的现实语境下,贫困生补助资金发挥了不小作用,尽可能的缩短了享受公平教育的差距。

  当这笔资金也被校长看成是肥肥美味的时候,暴露出的问题是众多的。

  贫困生补助资金,都是按照一级级发放的标准走路的。国家拨给教育部,教育部拨给各省,各省拨给各市,各市又拨给各县。这样的程序繁多的环节,本来就存在截留的问题。而当已经被截留过的资金在学校又被截留的时候,贫困生该如何安放自己的青春?按照名单拨款的时候,为何就没有按照名单审查。假如说能做好回访,对每一位贫困生都进行核实,是不是早就发现了问题?

  对于补助资金的发放,有没有必要非要过这么多手?我想在这个科技时代,是没有这个必要的。一如我们在开展家电补贴的时候,不是也有很多钱款被截留了吗?问题出在了环节太多之上。对于贫困生补助资金的发放,上级部门不必将资金转拨给有关部门,而应该是按照最终确定的名单,将资金打入和名单相对应的账户上。这笔资金应该是精细化的有效对接、直接发放。

  在校长动用的贫困生补助资金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吃肉让贫困生啃骨头,也就是说上级如果给的是4000元,他们就只给1800元,上级给的是1800元,他们就只给800元。问题是,这种低劣的手段不是很容易发现吗?只要工作仔细一点,就能发现问题。另外一种情况是,虚假上报名单,本来只有5个贫困生,他们却上报了10个贫困生。对于贫困生名单最终的敲定,审核部门依靠的是什么?如果审查是到位的,还能有空子可以钻吗?

  实际上,在孩子口中夺食的人,在孩子的牙缝里抠肉的人还有很多。国家推广的营养午餐这几年就一直暴露出了问题,当孩子的营养午餐也成了校长口中美味的时候,这不仅是师德问题,还是犯罪问题。国家为了救助贫困生投入了大量资金,当这笔资金不能惠及贫困学生的时候,这种伤痛会是剧烈的。

  贫困生因为种种原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校长来说应该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尽量让他们完成学业,不为吃喝犯愁。问题是,贫困生的补助资金,我们的校长如何忍心下口?又为何不是“难以下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