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楚英:充分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创造活力

14.10.2014  09:3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的内涵,揭示了人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体现了党中央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关心重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实践性和针对性,为未来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指明了方向。通过对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笔者深受教育和鼓舞、倍感振奋,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者,更能体会到总书记对人才的渴求。在当今错综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础。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拥有一支充满创造活力的师资队伍,激发高校教师的创造活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通过对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一系列讲话的学习,笔者认为要激发高校教师的创造活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重物轻人”、“重项目轻人才”是人才工作中最遭诟病的一种观念。产生这种观念的根源是片面追求GDP,追求短期、任期效益,对见效慢的人才投入缺乏耐心和长远眼光。常格不破,大才难得。要走出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误区,牢固确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既要追寻“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之类的高层次人才,也要敬重劳动模范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技能人才。

  二、必须深化改革人才选拔机制。长期以来,我国人才培养选拔工作中存在着论资排辈、学历至上等狭隘的人才观,使许多具有创新潜能、真才实学的人才得不到施展的机会。要真正落实习总书记的“不拘一格,慧眼识才”,就必须抛弃这些狭隘观念,为有创新潜能的人才提供机会,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提供舞台。

  三、必须深化改革人才评价奖励机制。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需要敢于打破常规、抛弃“以成败论英雄”陈旧观念的勇气。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不仅要肯定获得成功的创新成果,更要宽容失败,鼓励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尝试。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评价奖励机制仍以论文、课题乃至资历为依据,这样就易形成一种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甚至学术腐败的环境。这种体系不但不利于学术研究,而且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表明,我国的科技队伍是一支具有远大理想、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队伍,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业绩。今天,我深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好习总书记的人才工作讲话精神,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涌现出更多像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王选、袁隆平等一样的优秀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