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存敬畏感,后才有“生命通道”

03.10.2015  12:08
原标题:先要存敬畏感,后才有“生命通道

  原标题:先要存敬畏感,后才有“生命通道

  澎湃新闻从浙江省相关部门获悉,10月1日,在浙江甬台温高速,一名因车祸受伤的货车司机因为救援车行驶的硬路肩被私家车占用,导致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最终,受伤的货车司机因伤势过重而死亡。(10月2日澎湃新闻网)

  救死扶伤,往往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据悉,交警赶到现场时,受伤司机还能讲话,但渐渐的陷入了昏迷,待被堵的救护车终于赶到时,已不治而亡。或许,纵使急救人员第一时间赶到,未必就能“起死回生”,但至少生命还有希望。显然,如果说车祸是夺取伤者生命的“第一杀手”,那么,那些非法占用应急车道的车主们,无疑有意无意地充当了其“帮凶”。

  无论是高速路上的硬路肩,还是各类路段的应急通道,其核心作用无疑是“生命通道”。有时候,尤其是节日期间或旅游旺季,哪怕只是短暂的占用,对于车主们来说,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违章,而对被救者,却很可能是生命的陨落。个中道理,其实任谁都懂,可并非谁都会放在心上。究其原因,一是心存侥幸,二是从众心理。正是在众多车主大脑深处挥之不去的这两大看似稀松平常的“恶习”,让“生命通道”的堵塞成了一种“常见病”。

  所谓心存侥幸,无非认为事故的发生只是小概率事件,偶尔占道,无伤大雅。其实,持这种想法的人忘了关键的两点:其一,即使是百万分之一的小概率,对于被救者来说,都是生命的全部;其二,如果每个人都抱有这种想法,试问,百万人的百万分之一相加,还是小概率么?

  从众心理则更像是一种常态:君不见,应急道上停车,或歇息、或小解、或下客、或等人,你行我效,我行我素,已是屡见不鲜。尤其是通行高峰期,稍有遇堵,则只要有人领头,大家便方向盘一甩,尾随着就上了应急道。而其危害在于,一旦遇有不测,如此多的占道车横在那里,进退不能,哪还有抢险车及救护车前行的空间?纵使再有经验的交警,恐怕也会为此“急火攻心”吧?

  其实,心存侥幸也好,从众心理也好,其骨子里缺失的,无非是对生命的敬畏。生命至上的道理,不言自明,无需笔者多讲。但有两点,不得不说:其一,你的一个看似小小的过失,很可能造成大大的后果,虽未“谋财”,但会“害命”;其二,今天因为你的造堵,祸及他人生命,万一哪天需要救援的,是你或者你的亲人呢?这虽不是吉言,但却千真万确是一句良言。

  我们当然寄希望于车主们的自律,期待有朝一日,纵然车道上车流滚滚,也不见一辆车违章占道,那该是一幅和谐的画面啊。然而,在这之前,要治理非法占道,尚离不开严格的交通执法:为了让救援不再受阻,更为了生命的嘱托,对非法占用应急通道的车主,似应顶格处罚,而且一个也不要放过。

  如果险情的扩大或一个生命的远去,与应急车道堵塞有关,那么,这些造堵的车主们,除了领受罚200元、记12分的顶格处罚外,似还应当分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笔者认为,这样做,于法有据,于情合理。更重要的是,让违章占道者为自己的“任性”付出应有的代价,远比单一的违章处罚更能让他们记忆终生。

  无数不堪回首的悲剧证明,先要存敬畏感,后才有“生命通道”。无论再严厉的处罚,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站在敬畏生命的高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每一条应急通道从此畅通,永远畅通,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通道”。

  文/徐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