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别对“你怎么撞我”无限“拔低”

11.02.2014  13:11

  正月初五下午,交警一大队民警孟庆跟几位同事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巡逻,发现一位穿着羽绒服的老人俯卧在地上,帽子已经掉落。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敢扶。民警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一看老人摔得满脸是血,立刻拨打“120”,并慢慢将老人扶了起来。跟小品中巧合的是,救护车到来之前,昏迷的老人渐渐苏醒过来,指着一位戴眼镜的民警就说了一句话:“小伙子你怎么撞我?”这句话令民警哭笑不得。(2月9日新华网)

  阅读报道,我们不难看出,“你怎么撞我”是老人的迷糊话,老人清楚了,一切误会就都化解了。

  面对这个“你怎么撞我”,或许,一些论者会根据惯性思维说老人如何如何本能的就认为别人不好;进而分析,人们如何如何道德底线失落,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社会公民道德素质的愤愤不平,这也是现在经常见到的一种新闻舆论现象。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舆论工作容易出现两个错误,一个错误是无限拔高,这个我们很熟悉。另一个错误就是“无限拔低”,这个说法可能是新鲜的,但是,这个现象却很普遍,发现一点负面现象,就添油加醋的无限扩大影响,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打造负面新闻的轰动效应。而且,现实中,一些别有用心者,甚至抓住了这个潜在的趋势,故意打造负面新闻,以求达到自己的功利目的,这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

  如果说,无限拔高,有撒谎的嫌疑,但那毕竟是善良的谎言,还有情可原。但是,“无限拔低”则是卑鄙的谎言,不能原谅,因为这是无限拉低社会道德底线,很容易造成社会道德恐慌,影响人们对社会信心,尤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比如,今天这个新闻,如果我们实事求是的去评论,老人摔倒难免糊涂,这是对老人的客观分析,也是对社会的道德拯救,如果我们非得从道德底线失落去分析,那面,对老人是冤枉,对社会是一种道德打击,而且这种评论本身也失去了评论的道德坚守。

  我们应该允许公民糊涂,我们应该懂得客观评价,我们千万不能无限拔低,无限拔低的后果,就是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