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图光明:调解假摔纠纷司法所得有所为

22.11.2013  10:25

  “你说冤不冤嘛?明明是我娃儿做了好事,现在反倒被赖上了,(伤者)还跑到我家里住起,不赔医药费就不走。”昨日下午,家住达州市达川区正南花园的江先生向本报反映,今年6月15日,他儿子和另两个小朋友在楼下玩耍,看见一太婆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太婆起身后却说是3个孩子打闹将自己撞倒的,赖上了家长。近日,太婆痊愈后甚至住到了自己家中,要求赔偿医药费。(华西都市报11月21日)

  对于“扶不起的老人”,已有太多的口诛笔伐,本再也说不出个啥新意来。但达州这假摔老人,却将目标放在了三个小朋友身上,着实让人愤慨。试想,小朋友因做好事扶起太婆,却反倒惹祸上身,这对小朋友是一种多么深刻残忍的现实教育。面对如此针对小朋友的“假摔”骗局,司法所在调解过程中仍以和稀泥的方式解决,不得不令人更加的失望。

  尽管司法所调解属于诉讼外调解,但也理应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也理应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据报道,有多位目击证人,甚至有记者后来对太婆儿媳的电话了解,太婆“假摔”骗局基本可以确定。司法所却一味“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给出仍然当事小朋友家长承担部分费用的调解建议,这无疑是对假摔行为的纵容和小朋友做好事的再次伤害。

  “随后有人给江先生支招,让他到司法所寻求帮助。”当纠纷无法解决,被骗家庭不堪其扰的情况下,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司法所,无疑给当事人带来了希望。然而,和稀泥的做法不仅仅是让当事家庭失望,更为重要的是,做好事承担责任,无疑让心智尚不成熟的小朋友以为从社会,到公权,找到公平找到正义就真的那么难。

  太婆“假摔”骗局,将社会的丑恶一面在小朋友面前暴露无遗,司法所的和稀泥调解,更让年幼的心灵再次蒙尘。这让家长以后如何教育小朋友,难道真的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以后碰到摔倒的老人,自己走远点?经过众多“扶不起的老人”事件,成人已有一定的应对经验,只希望,各方一起努力,不要将欺骗、冷漠延续至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