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乡

05.06.2015  11:41

  □吴敏

  时间滴滴答答,流水哗啦哗啦……

  观星台里石刻上的日晷锈迹已然斑斑可见,泛着青色的铜壶滴漏水已枯,丈量岁月长度的圭表开始腐烂,光阴铁了心一去不复返。

  唐代诗人王贞白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成为歌颂时间短暂、光阴美好的最著名诗句。这估计是唐朝没有收录《全唐诗》里的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此诗作者王贞白是上饶市广丰区的文化名人,于是乎一个“光阴之乡”的概念映入眼帘,迸出脑海。这是城市文化的一次高度提炼,是厚重历史的精妙萃取。光阴文化赋予了活力和使命,光阴从抽象走向了具体,从意象走向了具象。

  什么是光阴,雨打风吹是光阴,花开花倦是光阴,流年岁月是光阴,飞鸟云痕是光阴,逝水无声是光阴。惜时惜金,才有机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给苍凉加柴,给寂寞添草,给遥远写信,给惦记裁衣,给枕头安睡,给爱人更爱,给永远更远……

  光阴之乡里重拾尊重光阴的价值。光阴,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光阴的故事,世界上最动人最精彩的故事。尊重时间,活着才有意义。对时间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沈从文曾说:“我不看重鼻子,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重时间。我不大在乎生活上的得失,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我愿意好好地结结实实地来做一个人,可说不出来我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光阴之乡里重塑珍惜光阴的意义。陶渊明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惜时勤学,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大禹“烧不暇,濡不给扢” “日中不暇饱食”,他珍惜每一刻时光,终究能治好水患,保得一方安平,守护一地百姓。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并不是在虚度光阴。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法国作家雨果眼里的光阴年华,如同在方寸木头上,用思索雕刻着美好。

  生命的步履中,找寻到光阴的故乡,是上帝之爱,人类之福。光阴是人类文明的写意,值得每个人为之顶礼膜拜。岁月神偷,唯有光阴之乡,安放时间的永恒,珍藏如花的日子,聆听成长的吟诵,朝圣生活的虔诚。不至于蓦然回首,白了头发,已然来不及缅怀青春。

  做一个时间的歌颂者,或者做一个光阴的收藏家,也许是最具情调和情怀的小资行为,却也是历史文明最博大精深、浩大无比的世纪工程。在当流沙风蚀埃及金字塔,当细雨敲打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泥土升腾沉淀成巍峨的喜马拉雅,千万年的光阴,有了可视化的介质。它犹如一粒粒镌刻着神奇密码的珍珠,串成一串名叫光阴的项链,佩戴在人类文明的脖子上,耀眼夺目。走进光阴之乡,每个人的内心都将无比的明静清澈,世间竟然有如此一地,供人去朝拜光阴,犹如体验死亡一般耐人寻味、震撼人心。相望于江湖,不如相见于光阴之乡,打捞那些逝去的过往,看看影子到底有多长,锦瑟年华到底有多寂寥,整顿一下意兴阑珊的生活,打开神秘的时光密码,重新出发,点亮沧海一粟的光芒。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