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短信提醒”提高门槛 银行问过客户吗

25.06.2015  15:23
原标题:“免费短信提醒”提高门槛 银行问过客户吗

  如今刷卡买单已经成为主流,而每当账户一有变动,手机上便立马跳出短信提醒,提醒你几点几分、在哪儿刷了多少钱。这样的服务让人觉得安心,还有助于防范信用卡被盗刷。不过,近日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将免费短信提醒服务的起发金额门槛提高到了500元。如果客户需要500元以下的提醒,需付费订购相关业务。与此同时,为了将客户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微信上来,不少银行推出了微信提醒服务,前提是持卡人关注了相关银行公众号。(6月24日《海峡导报》)

  银行之暴利,素来为人诟病。对此,不仅民间不满已久、怨念颇多,决策层也一再敦促减费降费。然而众所周知,任何撼动“既得利益”的努力,都势必要遭遇重重阻碍……很多时候,银行业不仅不会乖乖就范,甚至还会反其道而行之!可以说,上调免费短信提醒起发金额,变相迫使客户花钱订购“小额变动”提醒,就是其拂逆民意、逆势而为的典型例证。

  的确必须承认,银行业者享有充分的经营自决权,在一定的范围内,他们可以自主调整服务与收费。但是同时应该看到,这种“自决权”绝非是无条件、无边界的——只有经由必要的流程确认,银行特定的政策变动,才可获得足够的道德合法性。比如说,事前的意见征询、“压力测试”环节,事后的充分告知、沟通说服等等。倘若以此量之,“短信提醒业务”的变动,无疑来得太过草率。

  “上调免费短信提醒起发金额”,自始至终都是银行单方面的决定。而且,简单通过“发布公告”来宣布此事,亦远未做到信息的精准到达,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毫不知情。凡此种种都说明,银行业由来已久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及高度粗放化的服务特征,似乎并未因为民间与官方的共同施压,而获得根本性的改观。此一局面,既可归因于传统惯性使然,更可视作市场各主体博弈不对等的必然产物。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不少银行推出了微信提醒服务,前提是持卡人关注了相关公众号。”这一服务升级项目,看似与人方便,本质却是强行改造客户的行为习惯。当然了,银行此举本意乃是加强用户黏性、压缩渠道成本,可就其实现方式来看,显而易见充斥着简单粗暴的痕迹。这一切无疑都折射出,银行经营者继续滥用着自身的支配性地位,全然将消费者当成是“结果的被动接受者”。

  虽然银行业的市场化进程由来已久,但事实上从未形成开放的、均衡的博弈格局,消费者只拥有少之又少的议价权,故而也只能施加极为有限的影响。“上调免费短信提醒起发金额”一类的事情,只不过又一次宣示了银行业者的一贯强势,以及锱铢必较的逐利之心而已。而放眼长远,打破这一局面,一方面有赖于出台更多“亲消费者”的行业规范,从立法层面对消费者作出预设性的保护;另一方面则要依靠提升银行业的同业竞争水平,赋予公众更多的权利实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