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兑现一个承诺,何以感动那么多人?

14.05.2015  11:19

  2012年北京化工大学生许涛通过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父,并郑重承诺3至5年内还款,几个月时间募集到数十万元,《法制晚报》曾报道此事。时隔3年,曾经给许涛捐过款的某集团战略规划部经理曾鹏宇5月12日在微博发文表示,收到许涛汇过来的钱款——在原来捐款的基础上,还多出10%利息。这一践行承诺的举动感动网友,纷纷为其点赞。(4月13日《法制晚报》)

  3年前,许涛的父亲患了白血病,急需40多万元的治疗费。当时还在读大学的许涛,出于无奈在网上募捐救父,承诺以人格作保筹借善款,并在3到5年连本带息归还。3年过后,许涛兑现自己的承诺。不曾想,被接受还款的曾鹏宇在微博曝出,立马被转发将近9万次。同时久未更新的许涛微博,也迎来感动潮,超过5000网友为其点赞。笔者也被感动得流下眼泪,但冷静下来后还得追问,许涛只是兑现一个承诺,何以感动那么多人?

  笔者通过梳理觉得,许涛的这一举动之所以引起如此反响,主要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这里面包含三个层面,即,孝心、诚信和感恩。很难想象,如果许涛不是一个极有孝心的人,面对父亲这种几乎无法救治的病,面对自己家庭根本无法承受的昂贵治疗费用,他早就听天由命了。可是为了尽一切努力留住父亲,才选择了向社会筹借善款,并以人格作保郑重许下自己的承诺。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孝心做支撑,许涛断然不敢许下如此承诺。因为那看不见底的昂贵治疗费用,可能会成为他一生都还不清的债。当时很多人参与捐助,并在较短时间内募到57万元。应该说,他们这般踊跃,也并非看中许涛的承诺,而是被承诺里透出的那份孝心所感动。之后,很多捐助者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立世之本。这一点也在许涛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实事求是讲,从许涛的经济现状看,他还不足以一次性连本带息还清所有筹借善款,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并没因此止住兑现承诺的脚步。从他毫无声张地核实账号后就打还款,以及设法去寻找那些失联捐助者的执着看,他的真诚是不带一点水分的。更值得一提的是,许涛为了尽快还清借款,不但一直住在条件很差的租房,而且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不答应。从这一点看,在他诚信背后还有感恩因子存在,因此才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急于还清那份情债。尽管在剩下的两年间,他不一定能完全还清债,但一点也不会影响他的人格魅力。因为有他的诚信和感恩托举,迟早回报会成行。

  同时,时下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也加大了人们对许涛的赞誉声。这反而更衬托出他的难能可贵和人格魅力。正因如此,我们更有理由将其视为正能量的标杆,加以敬重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