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宁宏昌:只有退休的干部 没有退休的党员

12.06.2015  15:38

人民网南昌6月12日电 (肖成)老党员宁宏昌的晚年,格外幸福。

宁宏昌是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政协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年龄已到八旬。多年来,宁宏昌立家训、树家风、严家教,以德立家,以爱传家,教导儿孙乡邻为党增辉、为人尽孝,全家四代同堂,12人中就有8人是共产党员;他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5100多个日夜言行如一,为三位老人撑起一片艳阳天;他劲撒爱的种子,通过一单单汇款,为他乡“亲人”送去无限温暖。今年5月,宁宏昌一家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光荣称号。

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多为党和人民做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就不枉党培育我这么多年。”宁宏昌铿锵有力,语气坚定。

59年党龄 他用虔诚与执着铸就共产党人的无私丰碑

在宁宏昌的头脑中,始终铭记着一句话:党员的本质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作为一个有着59年党龄的老党员,这句话被他视为党员的起码标准,也是他立身处世的家训。

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同哀,电视机前的宁宏昌看到灾区群众流离失所、痛失亲人,灾区官兵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场景,他心急如焚,叫来妻儿子婿召开了一次特殊的家庭会,率先捐款56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家共捐款1万3千多元。玉树、芦山、鲁甸地震,他又各捐出1000元。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他向组织一次性交了5000元“特殊党费”,并从2013年开始每年上交1000元“特殊党费”,以资助贫困党员。当得知崇仁县在建设饮水工程后,他又慷慨捐出了一个月退休金近3000元。

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宁宏昌又主动捐款2000元,寄去一位中国耄耋老人的绵绵深情。

对于在报纸上结识的“远亲”,宁宏昌照样用和煦春风般的父爱温暖他们的心。2012年7月,他在报纸上看到“新余一清华博士欲休学救父”,随即抄下救助信息,顶着炎炎烈日,几经周折汇去了1000元。“丰城市段潭乡涂传清瘫痪 其妻患肝硬化”,“乐安增田镇黄胜才一家三口重病”“东乡20岁在校女大学生王亚芳罹患淋巴癌”……

一个个字、一句句话、一篇篇报道牵动着他的心,由于路途较远,宁宏昌让一单单汇款插上爱的翅膀,送去无限希望与温暖。

宁宏昌用自己的言行绵延爱的力量。据统计,这些年,他用微薄的工资中省出的5万多元,先后捐资捐物帮助贫困人士40多人。

八项规定” 他以高洁的操守传承清新的人生境界

常言道,良好的家风是家庭教育的“左膀右臂”,直接影响着家庭精神、品德、行为的传承,对后代人有着深远、强大的浸润力。

在宁宏昌优良品德及言行的熏陶传承下,四世同堂的12个家人中,就有8人是共产党员。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好家风”蔚然成风,“好国风”也会蔚然成风。宁宏昌讲究清廉,认为廉洁是作风,更应是家风。

在大家眼里,作为县里的一名老干部,宁宏昌给妻子找份轻松工作应该是小菜一碟。然而,他的爱人一直在企业工作,直到企业破产都没有挪动过岗位。

宁宏昌家附近有一名干部,家里人多,儿子无业,生活艰辛。他了解到其中的困难,便四处奔波,帮其儿子解决了就业问题。事后,那位干部给宁宏昌送来一个装有一大叠钱的“信封”就匆匆离开。宁宏昌发现后当即把“信封”物归原主,并严厉地教育了对方。

宁宏昌生活勤俭朴素,住的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旧房子,没有卫生间,也没添置过新家具,甚至一辈子都没办过生日喜事。

他八十大寿时,儿女按习俗打算为其办个生日宴,宁宏昌婉拒并向孩子宣布了自己的“八项规定”(不攀比;不发请帖;不宴请;不点歌;不打扰在外亲戚;不浪费社会资源;不麻烦他人;不增加人情消费负担)。

对身后事,宁宏昌也提前做了安排:考虑人情文化,送礼限在21元以内,不送花圈和鞭炮,不绕道送行,沿途禁鸣鞭炮,告别仪式从简,不宴请,不向组织提要求。

勤俭节约不浪费,把钱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不辜负党的信任。”这是宁宏昌说的最多的话,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儿孙潜移默化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小孙子结婚时,只请了两位外人,婚房就设在宁宏昌那“80后”的旧房子中。

忠诚和奉献赫然成为宁家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过年“三部曲” 他把乡邻当亲人崇善好德蔚然成风

亲人,是最温馨的呼唤。宁宏昌赋予它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素未谋面的贫困人士是亲人,朝夕相处的乡邻也是亲人。

2002年4月,72岁的宁春莲带着8岁的养女,敲开了宁宏昌的家门,一见面,便嚎啕大哭起来。原来,宁春莲一家无房无地,老伴去世,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艰难。老人四处求助无果,整日以泪洗面,甚至几度想轻生,邻居见她们母女可怜,便叫她找宁宏昌试试。

了解情况后,宁宏昌伸出了援助之手。以后的8个月,他奔波40多次,找了9家单位,帮助她们办理户口和低保,解决养女上学问题。老人的心逐渐平静,找回了生活信心,但宁宏昌的帮助却没有停止,带老人看病,带领儿女们帮老人做生活琐事,天寒给她们送食送衣送木炭,这一帮就是14年。

老人的养女出嫁后,宁宏昌又出钱出力,把老人安置到县敬老院颐养天年。暖暖的温情,点亮宁春莲老人的生命灯塔,也在养女心中植下感恩的种子,长大成家后,养女每年都会安排大量的时间回到敬老院看望老母亲。平日里遇上他人有困难,养女也时常伸出援助之手。

宁宏昌帮助的远不止宁家母女,巴山镇章兴和夫妇都是年近70岁的盲人,和读小学的女儿租住在一间破旧的公产房里,由于房屋地势外高内低,连三伏天都特别潮湿,全家深受风湿之苦,而且是靠低保维持生活。

宁宏昌得知后,先是想办法帮他们换房,但因房源不便于盲人生活和小女孩上学,便自掏腰包请人用水泥沙石将房子地面抬高,让这个家又“晴朗”起来。

多年来,宁宏昌都是按自己独有的“三部曲”模式过年,从无间断:前两天他会带上红包和生活物资,第一天上章兴和家,第二天去敬老院看望宁春莲和其他老人,而第三天才是陪家人过节。

如今,在黄家村,只要说起宁宏昌,无人不晓。在他一言一行的影响下,黄家村乡邻和睦,街头巷尾崇善好德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