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听民意、看变化、促发展——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文章选登之十三

23.03.2015  11:39
 

三级循环协商模式的启示

 

省政协办公厅 邱修梁

 

   兴国县永丰乡西山村是个四面环山的偏僻村。春节期间,我在同村民和村干部交流中了解到,现在村里议事决策的民主氛围浓厚,很多以前想办难办成的事情,在大家的商量讨论中,有皆大欢喜的效果。

  原来,村“两委”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精神,探索和实践基层协商,推行村民代表、村小组、村委会三级循环协商模式:年初,村党支部根据上年度工作情况和村民反映的问题,收集梳理形成议题,召开村小组长会议讨论,统一意见后张榜公告;村小组上门向村民代表作解释说明;村民代表利用村民集中在家过年的机会,召集大家协商涉及自身利益的议题;小组长邀请村民代表座谈,汇集各方意见;村委会再召集小组长听取意见建议,报告村年度工作计划。

  中央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政协协商,稳步推进基层协商。群众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群众的实践最丰富最生动。我想,老家村务三级循环协商的做法值得借鉴:

  第一,主角平等参与。村民都是乡里乡亲,商量讨论起来没有隔阂,谈问题单刀直入,提意见不遮遮掩掩。平等、宽松、公平、包容,应为协商文化、协商精神的最好注脚。

  第二,关口适当前移。协商议题从村民反应的问题中搜集而来,综合各方面协商情况最终确定。可见,协商应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

  第三,瞄准实的内容。西山村协商的多为“芝麻小事”,但因涉及大家切身利益,不失为好的切入点,反而能协商成功。可见协商不在于说得“”,而在于说得“”、出实效。

  第四,重在规范有序。村党支部巧妙设置村民代表、村小组、村委会三个梯度,既保证了协商充分,又提供了缓冲空间,避免意见建议过多过滥。可见协商不仅要体现态度,强调过程公平公开,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江西日报》综合版(2015年3月23日B4版)选登】

 

山村换新颜

 

省社联 程文燕

 

  上饶县尊桥乡东田村是父亲的故乡,自然也是我的故乡。今年春节,我回到老家,看到了这个村庄发生的巨大变化。

  环境是安身立命之基

  今年回乡,坐在车里望着两旁的风景,郁郁葱葱的山林没有变,清澈见底的溪流没有变,但东田村却如装扮一新的俏姑娘出现在我眼前。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里,我们全家人坐着叔叔的汽车不知不觉便到了家门口。通村道路彻底改变了东田村村民的出行模式,铁骑大军已不见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小汽车。近年来,由于大力实施“三清三改”,东田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乱建、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不少人家盖起了两三层的小楼,屋内设施一应俱全,生活十分便利。我和父亲开玩笑说:“将来我的孩子回乡,再也不会被这里的环境吓到了。

  产业是脱贫致富之本

  有了好的生活环境,东田村人开始谋划如何让自己的日子更红火。村“两委”与村民们共同协商决定利用距上饶市区近、交通便利的条件,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来到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1200亩的基地十分壮观。叔叔指着眼前的大棚说:“这就是咱们的钱袋子,好日子。我们为上饶市区蔬菜直销店、大型超市、配送中心、企事业单位提供无公害农产品,销路不成问题。”2014年,该蔬菜基地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周边630余户农民参与发展蔬菜产业,户均增收2200元。

  我的所见、所叹、所感总结为一个字——“”,求变方能活,求变才能发展。我相信,未来东田村依旧会以不断改变、不断突破、不断前进的气魄,将一个崭新的故乡呈现在我面前。

                         【《江西日报》综合版(2015年3月23日B4版)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