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商会” 打造脱贫致富“新余样板”

21.05.2016  09:28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春节前夕视察江西时指出:要鼓励引导从农村走出去的农民企业家回馈故里,支援农村建设。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探索“党建+商会”的模式,把本土民营企业家组织起来,成立企业家商会,并在商会里建立党组织,引领一大批企业家回报社会,建设家乡。新余台记者雷晨报道:

一大早,水北镇伍塘村委李家村的村民李国祥就拿着工具去苗木基地干活。5年前,李家村是附近有名的贫困村。为了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水北商会发动农民企业家们,利用荒地建起了一个苗木基地和一个综合养殖水塘,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引导乡亲加入企业务工或入股分红,村民纯收入由以前的每年4600元提升到了12000元。李国 祥:
(出录音:一般男的是一百块钱一天,女的是80。一个月可以做到12到13天,这都是真金白银拿到手里的。)
水北镇是个偏远贫穷的农业大镇,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不少农民企业家在外创业成功后选择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但大多因为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效果并不好。
四年前,水北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水北商会,设立了水北商会党委。时任渝水区水北镇党委书记、现任新余市统战部副调研员、水北商会党委书记的周金林回忆说:
(出录音:当时考虑成立水北商会有几个初衷,第一想把它联合起来抱团发展,第二想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来支持我们当地党委的工作,特别是引导他们来参与家乡建设,民生工程。)
在商会党委的引领下,水北镇先后有12家会员企业返乡发展,引进资金2亿多元,注册工商企业9家,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渝水区水北镇党委书记谢雪刚:
(出录音:党建+商会这种模式有力的促进了我们经济的增长。原来没有成立商会之前我们的财政收入大概一年只有一两千万,通过商会在外面招商,我们的财政收入2015年达到9000多万元。)
目前,“党建+商会”模式正在新余市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