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的都昌抗日救亡活动

03.07.2015  13:50

  □黄顺智罗水生

  1938年8月,在都昌全县和湖口、彭泽、鄱阳的交界区域,“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响彻在天和地、山和水之间,这满含着怒火、悲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声,震撼着这里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这是一群二、三十岁的青年在歌唱、在呐喊。他们是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以及江西各地来的进步学生和进步青年。这时,日寇的铁蹄已蹂躏到了赣北,彭泽县城于6月29日失陷,湖口县城于7月5日失陷。日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遭受到了弥天浩劫。这群青年们就是到抗日的最前沿来向民众们宣传:只有奋起才能生存!只有抵抗才有希望!这一近百人的青年队伍,就是在中共中央东南局领导下的“江西省青年服务团战地工作队”的第一大队和第八大队。

  第一大队队长为何士德(中共党员,新四军军歌的作者),中共支部书记为彭炎,全大队40余人。他们起初驻于湖口县万家埠,由于日寇进逼,退转到都昌张家岭。这里与湖口、鄱阳、彭泽相邻接。根据中共东南分局的指示,彭炎任赣北特委青年部长兼都湖鄱彭中心区委书记,许其昌为副书记。全大队分为若干小组深入到湖口、鄱阳、彭泽和都昌四县的乡镇开展抗日宣传。

  第八大队队长为向法宜(景德镇市中共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为周婉如。这个大队也有队员40余人,与第一大队同时到达都昌。队长向法宜率队部驻在都昌县城。他是都昌人,熟悉都昌民情,广有人缘。一方面与国民党都昌县政府各界人士接触,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一方面深入民间,用各种宣传方式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抗日,救亡图存。八大队党支部设在蔡家岭,与相距约3华里驻在张家岭的一大队党支部相呼应。这里北靠武山,原是中国工农红军都湖鄱彭游击大队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很好,许多人怀念被国民党都昌县政府杀害的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主任田英等同志。因而第一大队和第八大队党支部决定加强党建工作,依靠党员和老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加大抗日宣传的力度。两个党支部在都昌境内下设蔡家岭、徐家埠、三汊港三个小组,配合中心区委整顿这些地方的党组织,联系老革命,恢复党员关系。他们多次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组织热血青年和进步群众学习和训练,每次参加训练的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在这些人当中,还秘密发展了一些进步学生和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中共都湖鄱彭中心区委在一、八大队的党支部配合下在张家岭万镇里开办了党员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都湖鄱彭四县来的党的基层负责人约30余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当前的抗战形势,让学员们明确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当地的作用,引导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尽可能地掌握武装力量,一旦都昌沦陷,就地打游击。

  战地工作队在都、湖、鄱、彭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深入人心。采取的方法一是在各地广泛张贴抗日宣传标语、宣传画和诗歌,营造出浓浓的抗日救国气氛;二是组织宣传小分队在县城街道、广场、酒馆和茶楼进行演出,有快板、道情、清唱等,短小精练,内容生动突出。尤其是演出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等节目,使得围观的群众热泪盈眶,激愤不已。三是到国民党驻军所在地、学校和农村、组织部队、学生和群众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救国军歌》《保卫大江西》《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激昂的歌声响彻了都昌的城镇乡村。四是开展检查销毁日货、打奸商、降物价、减租减息,清除汉奸等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拥护。

  战地工作队两个大队在短时期内就在都、湖、鄱、彭地区燃烧起熊熊的抗日救亡的热火,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赣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日救亡图存意志空前坚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扩大,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当日本侵略者在1939年春进犯都昌,抗日军民就夜袭日本在梅家山、横寨岭等地的据点,左里、苏山、三汊港等地群众怒杀日本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8年底,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把战地工作队从都昌调离,企图改编为特种工作团,把这批青年变成国民党的特务。中共东南局识破了国民党政府的这种诡计,把部分骨干输送到奋战在抗日前线的新四军部队,让部分共产党员就地隐蔽下来抗日。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