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合作社年收益率超两成--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15.05.2014  18:27

    新华社南昌5月15日电 题: 入股合作社年收益率超两成--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杨荣荣、周科

    入股1万元,一年分红2352元。记者在江西万载县采访时了解到,农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年收益率可以超过20%。这样远高于传统种植业甚至工商业的高收益,显示出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巨大潜力和现代农业的美好未来。

    “除了给儿子创业的钱,剩下的积蓄都入股合作社。”万载县白良镇歧里村村民喻德生指着贴在村委会墙上的“红光合作社2012年社员分红表”,红光满面地向记者介绍:“每股1万,分红2352元;2011年最好,1万能分红4500多元呢!

    “这事要是放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喻德生家一共5口人,承包了4.2亩耕地,自从2010年以土地折价入股万载县红光种养专业合作社后,每年能分红2000元以上。

    和许多村庄一样,歧里村的年轻人几乎全都外出打工,“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妇女下地干活,”老村支书喻德生发现村里的耕地效益每况愈下,“各种各的一亩三分地,辛辛苦苦一整年,勉强够一家口粮,连化肥钱都挣不回来。

    2009年,万载县红光种养专业合作社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整合了1760亩耕地,分片区种植了水稻、芦笋、油菜、毛豆等,每亩耕地年收益最高可达15000元。到2013年底,共有136户社员分别以土地、农机、现金等方式入股。近三年来,红光合作社每股分红收益保持在两千到四千元之间,2012年纯利润达60万元。

    “过去好辛苦,和老天爷抢收成。”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了半辈子的喻德生,现在当起了“田老板”,农忙时帮合作社做些农活,一年能挣1万多元。“我老婆在花炮厂每天扎700多个炮孔,一年也就1万多。”老汉竖起一个指头,得意地吧唧着嘴。

    “以前每到插秧,家里4亩多地,我和老婆要忙活5天;现在合作社插秧机一开,一天最少干90亩。”喻德生掰着指头,土地转包给合作社5年,一年租金1344元,“还不费劳力,比自己种强多了”。

    “现在国家搞土地确权,我举双手赞成。”红光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光晃说,“老百姓承包权稳定了,转包时间才能长。这样,农机敢买了,农田敢投入了,敢大胆去种植利润高、投资大、周期长的经济作物了。”陈光晃认为,集中连片的耕地降低了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

    “年年有分红,比银行利息高多了。”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喻德生对合作社充满信心。他认为,专业合作社规模大底子厚,农产品按订单种植销售,“知道有风险,但是搞农业,合作社比散户更能承担市场的风险,盈利也更多。

    万载县共有43万亩耕地,约有8.3万亩流转,在4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采用土地入股形式的农户约占5%。集约才能高效,合作释放活力。万载县农业局副局长汪云生说:“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高收益,是当前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的红利。”(完)

  农民变“股民” 收入多元化——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新华社南昌5月15日电题:农民变“股民” 收入多元化——喜看江西农村土地“流转红利

    新华社记者余孝忠、杨荣荣、林艳兴

    眼巴巴瞅着隔了一道小田埂的红光专业合作社在流转耕地上支起了大棚,种上了芦笋,每亩一年净赚14000元,58岁的江西省万载县白良镇岐里村农民叶小珠坐不住了。

    一咬牙,叶小珠把自家连续几年歉收的9亩多耕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他还把租金折价,再拿出大部分积蓄入股,转身变成了“股民”。 >>>详细

  江西:营造“开放红利期” 构筑发展新格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欠发达省份该如何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日前,地处中部内陆的江西省作出部署,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扩大开放,营造经济社会发展“开放红利期”,力争到2017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详情>>>

  江西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激活红色基因

    “提高党的战斗力、增强党的免疫力、强化党的创新力,需要激活红色基因。”江西13日召开会议,决定在全省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以深入推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详情>>>

  打造山水绿城 共享更美好生活——江西谋划赣版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以绿色江南水乡为城市特色,以产城融合增强城市发展后劲,以生活更美好为根本目标——12日召开的江西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谋划了赣版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