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县“三线”严格保护耕地

16.09.2014  17:55

全南县坚持守耕地“红线”、构责任“阵线”、防问责“底线”“三线”保资源的理念,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

守耕地“红线

该县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工作中,进一步健全土地管理思想保障、科学保障、制度保障、权益保障及监督保障等长效机制,做到县有制度、乡有规定、村有民约,使耕地保护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实现耕地保护的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目前该县耕地保有量面积15.33万亩,基本农田面积12.77万亩,确保了上级下达我县耕地保有量14.36万亩,基本农田12.77万亩目标。

构责任“阵线

该县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坚守耕地红线为第一职责,坚持责任性保护和建设性保护同步推进,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立体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络体系。落实和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强化主体责任,将耕地保护责任纳入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其政府主要领导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辖区内不能发生重大土地违法案件,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稳定纳入政府系统考评目标。同时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破坏耕地责任追究问责机制,形成耕地保护“控得住、保得住、补得实”的新局面。对不能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干部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问责,推动土地管理向“大家管、大家用”转变,确保了市政府对我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

防问责“底线

该县积极探索国土资源执法新举措,从预防和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发生入手,健全了“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监察工作新机制。制定了《全南县关于土地管理突出问题警示约谈试行办法》在政府系统对违规用地实行警示约谈制度;并对违法案件采取“四个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建档立卷。建立了严格的报告制度,设立举报电话,拓宽土地监察信息渠道。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建立重大案件由国土、公安、法院、纪检监察、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联合查处机制,形成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和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工作合力。在此基础上,该县还组建了86个村级土地执法监察信息员队伍,明确了任务和职责,建立了培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合力将全县违法违规用地降至最低水平,确保全县“零通报”、“零约谈”、“零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