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图书全城\"一证通行\" 读者可通借通还

09.12.2013  15:30

    城区公共图书馆开启“通借通还”服务新模式

    在东湖区图书馆借了书,在西湖区图书馆就能还;在青山湖图书馆就能借到省图书馆的书……为实现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最大限度地整合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整体提升各图书馆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12月8日,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启动仪式在省图书馆举行。江西省图书馆联合南昌城区的其他6家市、区公共图书馆共同推出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

    读者证升级为“一卡通”享受通借通还便利

    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减少行政管理体制障碍、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一种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备建设,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正式启动。从即日起,南昌城区的广大读者可以便捷地享受到通借通还带来的便利,在7家成员馆之间实现“一证通行”,在一个成员馆借的图书,可在任何成员馆续借和还书。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是落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文化惠民的具体实践。

    “通借通还”服务开通后,市民读者更加方便地享受南昌城区7家公共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南昌市图书馆和东湖区图书馆、西湖区图书馆、青山湖区图书馆、青云谱区图书馆、湾里区图书馆)的全方位服务及总量达380多万册的藏书资源。7家公共图书馆的持证读者可到其中任意一家图书馆借阅书籍,每次可借书4本,借期为30天,并可续借一次,时间为30天。到达归还日,读者在7家公共图书馆中选择离家最近的图书馆归还即可。省图书馆将安排专门车辆进行各馆所还图书的流转,这样极大便利读者借阅需求、节省了读者借还书籍的时间。

    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全新创举和突破

    省文化厅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高度,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提出了在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开到全省的工作要求,这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大创举和一大突破。

    据了解,通借通还服务的开通,一方面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和人性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权利。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初步构建起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南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创建学习型城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开展,对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服务整合,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省文化厅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正是基于这一个目标要求,以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利用现代新技术手段,突破管理体制障碍,整合资源,方便读者,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服务模式。

    2020年将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

    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实现,是我省文化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重要体现。首批参加南昌城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的7家成员馆代表纷纷表示,将以一切为读者、为读者一切为工作目标,整合成员馆全部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一个以省馆为中心,覆盖南昌城区的公共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形成“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卡借阅、就近还书”、“一馆藏书、各馆共享”、“一馆讲座,各馆转播”、“一馆咨询、多馆服务”的新局面,建成一个方便读者,提高馆藏利用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新机制,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周到,更加细致,更加体贴的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是基于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整合资源、规范服务、方便读者的一种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目前,江西省图书馆、南昌市图书馆及该市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的图书馆之间实现通借通还。省文化厅还将尽快在整个南昌地区、直至全省所有市县1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一证通行、通借通还,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打破文献所有权和读者所属馆的局限,使文献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 据悉,到2015年11个设区市一级的公共图书馆将实现与省图书馆之间的通借通还。到2020年,全省112个公共图书馆将实现通借通还的全覆盖。

    下一步,省文化厅还进一步整合全省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资源,全面提升全省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

    来源:天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