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继续推进

28.10.2015  21:41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市委办督查室、市政府办督查室牵头,市委农工部、市创建办、市城管委办公室、市电视台组成两个督查小组,于10月21日至22日对前期两次专项督查中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再次督查。

  整改落实情况和新发现的问题

  各县区对于前两次督查中通报的问题都非常重视,积极整改,城乡管理各个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有些细节问题还是被忽视,例如国道、乡道和城镇主次干道上的灰尘污染问题没有得到重视。灰尘的治理不到位,实质上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日常化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整改之后还需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反复。

  安源区多数问题已经整改,但白源农贸市场和青山镇农贸市场还是未整改到位;下柳源320国道两边还有两处垃圾乱倒点未整改。新发现郊区乡长潭村小广场有未清理垃圾死角;萍乡中学河对面有一垃圾乱倒点;萍麻路技校路口垃圾池边有垃圾死角,并有垃圾倒在池外;华源路佳华小区附近有三处垃圾死角;东方巴黎二期门口垃圾池外有成堆垃圾和垃圾死角,并焚烧垃圾;流万桥头垃圾池有垃圾在池外,并经常焚烧垃圾;大城超劲汽车电瓶店老板在国道边烧垃圾;世纪广场附近的路灯19时30分才开启。

  湘东区多数问题已整改,腊市中学门口垃圾点已清理,但仍需补建破损围墙。新发现萍钢厂区附近灰尘较重,空气中弥漫的化学成分刺鼻;樟大线省道路边灰尘较多;大江边乡村公路有一小段破损严重;沿河路滨江国际外墙上有破损广告。

  芦溪县多数问题已整改,但上埠镇政府对面的破烂房屋属于市国资委的物业,没有办法拆除。新发现凌云南路有不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在人行道上,废品收购站将废品放置小巷内;上埠老街,有部分广告牌破烂,电线架设混乱;宣风镇河道边,桥下有陈年垃圾堆,街面上的花池内有垃圾,但有人正在清理,盘田村有一处垃圾死角正在清理;银河镇菜市场内有破烂的堆积物,河道内和河岸边都有陈年垃圾堆。

  上栗县基本整改到位,新发现河道内还有成片生活垃圾未清理,河岸边有成堆乱倒垃圾。

  莲花县永安大道建筑工地正在补建施工围墙。新发现县文化体育中心人行道上的施工余土未及时清理;神泉乡综合贸易市场周边有垃圾死角;坊楼镇政府附近马路两边灰尘较多。

  开发区高丰管理处广场内的生活垃圾正在清理,破烂的建筑物没有拆除,小区内的废旧物品没有清运走,违章建筑没有拆除(临时搭建),管理处门前的垃圾未入垃圾桶,有陈年垃圾堆未清运,齐民路上有乱倒建筑残渣,4个垃圾桶并排放置严重占道,路边堆放柴木、水管等物品;光丰铁桥菜市场属于临时性市场,不规范的占道经营已经多年,路面很多垃圾,有时占道摊点摆到了五丰河中街的路中间,造成交通拥堵;市环保局对面的建筑垃圾没有清运,开发区人保公司旁边(新华书店家居房)屋顶构筑物破烂没有修复;登岸路有不规范的占道经营,车辆停放在人行道上面影响行人通过;鹅湖桥社区,破烂家具随意堆放,垃圾池旁边未清理垃圾死角,垃圾未入池;玉湖路严重占道经营,地面有成堆垃圾;周江管理处门前有大面积陈年垃圾,路边的水沟内堆满陈年垃圾,还有多处陈年垃圾堆,垃圾池内的垃圾没有清运,造成垃圾外溢,小区内的环境脏乱差,有多处陈年垃圾,破烂的物品乱堆放,环境整治工作基本上没做。武功山管委会基本整改到位,新发现万龙山乡街面有不规范占道经营,地面有油污水,东坑村小区内有垃圾死角,正在处理,水沟内有陈年垃圾未清理。

  工作建议

  (一)降灰除尘,创建宜居环境的建议

  萍乡灰尘较重的主要成因:一是工业废气排放中所带的灰尘以及马路和城市主干道附近汽车车轮扬尘。二是水泥马路本身的起灰。萍乡城区道路基本上都铺设了沥青,不再起灰,但沥青路面有孔洞,容易藏灰尘,不便清扫灰尘、也不便冲洗泥浆。所以城区这几年铺设沥青后,一到冬季少雨期就灰尘较重,而且比水泥马路更重。三是煤炭、炉灰、建材等运输过程中的撒漏。这种情况在南环路、西环路、流万路和国道上表现突出。虽然撒漏在外环路上,一遇上下雨天,进城车辆上携带的泥浆被雨水冲洗就会遗留在城区道路上。这才是城区灰尘的主要来源,所以必须采取两项治理举措:首先,在每个进城的路口设置一个免费自动洗车台,如果办不到,最低限度也可以在马路中间设置一个浅水池自动冲洗车轮,池边马路上还可以架设一个24小时感应喷水装置,冲洗掉车身上沾带的部分泥浆。其次,在国道和各城镇进出路口设置多处视频监控设备(交警现有的一些十字路口和国道监控探头可以共享),或者直接派员驻守交警指挥中心办公,日夜监控督查,对路上所有余土车满溢运输、货车超载不盖篷布、车辆带泥等违章行为按职责划归单位责任,进行考评。四是建筑工地的扬尘,车辆进出的车轮带泥和和余土运输的撒漏。

  (二)建议逐步取缔主次干道和马路两边的垃圾池、垃圾箱

  有些地方为了解决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裸露的问题,将垃圾池越建越大,或将垃圾桶撤掉换成容量更大的垃圾箱,原来一天清运一两次的垃圾点可以变成两三天清运一次,成本降低了、管理更简单了,表面上解决了垃圾裸露问题,但垃圾清运时间延长更容易发臭,既影响城乡生活质量,又侵占了人行道、车行道。

  上海的经验是强制临街店面在店内自备足够数量和容量的垃圾桶,店面垃圾不能扔到门口的果壳箱内,所以人行道上不需要配置垃圾桶,更不需要垃圾箱或垃圾池。

  在垃圾收集清运的工作方面,关键在于加强管理,增加清运次数和频率,或者采取准时上门收集的方式,不让垃圾出门。建议继续学习湘东五四村居民垃圾上户收集和上栗店面垃圾进门收集的经验,使临街面的垃圾明显减量,解决临街大量垃圾池、垃圾桶影响市容的老大难问题,并使垃圾桶边的油水污渍和恶臭味得以基本根除。

  (三)解决绿化带内垃圾清理不及时问题的建议

  城镇绿化养护工人的配置密度远低于环卫保洁人员,如果按现在的管辖区划继续要园林养护工人去负责绿化带内的保洁问题则只能搞突击应付检查,日常很难保洁到位。其实绿化带内的垃圾也都是市民乱扔的生活垃圾或是洒水车冲进去的垃圾,也属于街道生活垃圾的范畴。所以,应该借这次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契机明确将绿化带内的保洁责任划归环卫部门(包括绿化带内的落叶)。从此解决绿化带内保洁经常不到位,滋生垃圾死角的老大难问题。

  (四)提高保洁质量,扮靓美好家园的建议

  多数地段已经配置了保洁员,但偶尔出现保洁不及时、不彻底的问题,不能因为督查通报中的保洁不到位问题而处罚保洁员,因为一线环卫工人不能掌握保洁的具体标准尺度,质检员有交通工具,发现问题只要及时通知保洁员处理,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保洁不到位的责任不在于保洁员而在于质检员,关键在于督促质检人员提高巡查频率和次数,环境卫生质检的工作观念要转变,变迎检突击式质检为日常制度化、常态化质检。改变单纯应付上级检查的工作观念,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上来。

  (五)从各县区收集到的建议

  县区及乡、村各级都认为环境整治工作关键在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构建成套体系,但目前资金缺口较大,建议上级政府拨付一定的资金用于城乡环境整治。

  下一步督查计划 督查组将继续贯彻督重点、重点督的工作方式,督促各县区、有关部门扎扎实实地整改落实,实现督查效果最大化。采取系列措施,驰而不息地抓紧抓实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及城市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整改落实,一个垃圾点一个垃圾点去清除”,逐步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模式和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