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象湖景区年内与市民见面

06.03.2015  13:35

▲南昌象湖景区提升改造后美景初现。

  春天樱花桃花尽情绽放,夏天成片荷花营造花海美景,游客可乘坐摇橹船在湖中穿梭,骑着自行车徜徉于景区的绿道,如同画中游。这就是大象湖景区即将呈现给市民的美丽画卷。

  3月4日,晨报记者来到南昌大象湖风景区提升改造现场探访发现,经过两年的提升改造,大象湖景区美景初现,滨湖景观带、月亮湾、木栈道等景点已基本建成。今年年底之前,全新的大象湖风景区将呈现在南昌市民面前,届时,南昌市民将多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象湖景区

  将打造成南昌标志性景区

  作为南昌城区的“绿肺”之一,象湖是“水都”生态水系的一大亮点。2012年,南昌市启动了大象湖景区建设,该工程总投资达36亿元,意在将其打造成南昌的标志性景区。

  据悉,象湖景区西堤以东景观改造提升工程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本次改造提升范围北起灌婴路,南至外环线昌南大道,东临施尧路,西倚象湖西堤,项目南北向分布,全长3.7公里。

  该工程以象湖西堤为界分为东西两线,东线景观分别为滨湖花园区、万寿塔区、万寿宫区等,象湖景区西堤以东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总体设计布局在保持原有豫章台、隆兴岛、万寿塔、万寿宫建筑群的前提下,对景区整体环境进行提升设计,完善水陆游览系统、交通系统、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打造四季主题公园

  让四季都有看点

  昨日,记者来到南昌大象湖风景区提升改造现场采访。徒步在象湖中央万寿塔旁边的小道上,记者所看之处繁花似锦,翠色欲滴的青草成了陪衬。

  “启动象湖西堤以东景观改造,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四季主题公园,让市民一年四季都有景观可以看,而且春夏主要看花,秋冬主要看叶看树。”南昌市大象湖风景区建设指挥部工程部工作人员高科奇向记者介绍。

  据悉,春季开花的有樱花、桃花、山茶花、红杜鹃。这些花呈现出区域分布的特点,樱花林里落英缤纷,桃花林里花枝招展,山茶花、杜鹃花也不甘示弱,花团锦簇。而夏天则有睡莲、荷花等,成为南昌又一赏花的好去处。

  记者在万寿塔南广场看到,内湖改造初具规模。据高科奇介绍,内湖将开辟专门的游船通道,游客夏季穿梭在荷花丛中将十分惬意。秋天则可以欣赏颜色各异的树叶。冬季则有常绿阔叶林以及落叶植被。

  多样近水滩涂景观

  凸显绿色生态

  近水滩涂景观是大象湖景区提升改造后的特色景观。据介绍,整个景区近水滩涂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裸石滩涂、千层石滩涂、绿草滩涂、花草滩涂。记者在靠近景区最南端的石桥边看到,各色裸石分布在岸边,有的石块上还有样式各异的图案和文字。而不远处的休息台旁边还分布着一片大小不一的千层石。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错落有致的千层石加上旁边的木质护栏,以及碧波荡漾的湖水,成为不少新人拍摄婚纱照的首选之地。

  沿着湖滨往北走,记者发现这里的滩涂由一些低矮的植被花草和芦苇构成。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丰富滩涂的种类,他们种植了一些低矮的植被作为近水景观,芦苇在水中摇曳,别有一番风味。在被问及安全问题时,该工作人员介绍,等到这些植被长高一点形成一片芦苇荡后就比较安全,而且被遮挡的水面更能激起游客的好奇心,让人想一探究竟。

  为克服景观单调的问题,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计划在象湖内建造

  微缩版“南昌十景

  南京的玄武湖、武汉的东湖、杭州的西湖、北京的颐和园都有其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南昌的大象湖景区也将在提升文化底蕴上下大功夫。高科奇向记者介绍,目前,计划在象湖风景区内建造微缩版的南昌新十景和南昌旧十景,让广大市民在观赏风景的同时,感受南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工作人员介绍,“万寿宫”所在的岛被称为“祈福岛”,他们将着重打造福文化。记者看到,在万寿塔南面的华表上,各种字体的“”字随处可见。届时,象湖风景区将形成一条山上有殿堂(万寿宫)、空中显灵光(万寿塔)、湖面有桥梁(万寿桥)的立体风光带。

  将设观鸟台

  让市民近距离观赏鸟类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随着象湖生态湿地景观的建设,大量鸟类也被生态景观吸引栖息于此。据介绍,施工过程中,前往象湖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而且是成批前来,目前有很多摄影爱好者聚集在昌南大道滨湖绿带上摄影。随着未来生态园的不断完善,聚集的候鸟将更多。

  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更多的市民近距离观看候鸟,象湖风景区内还将修建专门的观鸟台。届时,市民不仅可以欣赏生态园的各种美景,还能看到各类候鸟的身影。

  实现“三通”后

  市民可泛舟抚河象湖梅湖

  南昌市园林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象湖景区建设与南昌市滕王阁景区、梅湖八大山人景区衔接,在规划上做到野趣化、本土化、自然化,形成动静平衡的自然风貌,在建设上做到开发服从景观、景观服从生态、生态服从自然。做到充分利用现有水系,打造城市生态湿地,达到还水于民、还绿于民、还路于民。营造出大草地、大树群、大水面的景观效果。

  景区建成后,还将具备水系“三通”、格局协调等特点。大象湖景区在进行活化水系后将实现水通、船通、桥通“三通”,陆地交通不鼓励车行道大面积铺设,而是以生态性徒步小路贯通各景点。

  此外,南昌计划在象湖等提升改造之后,将抚河、象湖、梅湖三大水系之间的水闸撤掉,在建闸的原址上建桥,打通三大水系,将三大水系的水位维持在同一高度。这样一来,抚河(故道)、象湖、梅湖三大水系将维持同一水位,市民既可泛舟其中,又可骑自行车沿湖慢行,欣赏两岸的景致。工程完工后,象湖景区还将和梅湖景区、抚河水域连通,成为沟通滕王阁和梅湖景区重要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