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林:别把官员患抑郁当作八卦话题

13.05.2015  12:19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医生李恒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近三年因抑郁倾向就医的官员明显增多。5月4日,安徽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耿尊芳从办公楼坠楼身亡,这是5月第一个星期内发生的第三起官员自杀事件。(5月12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公务员因“抑郁”走向极端的事例越来越多。58岁女处长耿尊芳的死,给日益引人注目的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再添一例。一项对国内官员非正常死亡案例进行的调研发现,与“畏罪自杀”的情况不同,一些主动结束生命的官员反而是责任心很强的优秀公务员。

  官员具有特殊的社会身份,其自杀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同于普通人,是一个关乎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不能拿来当作谈资消遣,也不应该单纯当作一个医学问题对待。官场里对于抑郁症的某种禁忌,是这个特殊群体普遍不愿意坦然问诊或就医的重要原因。担心让人知道有心理问题影响仕途,这本身就是心理状态缺乏健康的反映。但也说明“管人的人”欠缺对心理疾病的科学认识,更深层是一个官员任用标准合理性的问题。

  干部管理部门,要充实心理学专业人才,以便把官员的心理健康纳入管理的范围。心理素质是衡量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在选拔干部的时候就应该把干部平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作为考察内容,是否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康的情趣,应占一定的权重。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应引入心理素质测试,为更好地了解干部的个性特征、气质类型、行为趋向、心理承受能力和是否适岗,提供有益参考。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常态化跟踪考察,对存在心理异常人员特别是心理危机人员,做到早发现、早援助、早干预,使心理疾病及时得到辅导矫正。

  官员抑郁自杀既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社会转型期,位于社会上层的群体比普通人群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因为他们能更加敏锐地意识到社会失范、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失望乃至绝望。对于政府官员来说,在改革这个攻坚克难的阶段,面对着诸多复杂矛盾和困扰。如果意志缺乏顽强,就会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承受的压力和风险会高于一般职业。

  中纪委中组部曾联合下发《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养的意见》,要求把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作为提高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落实这个意见精神,强化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健康辅导,适时开展公务员心理健康的讲座与培训,实属必要。对于在职干部,定期组织开展拓展培训,通过精心设计的体验式课程,让大家在完成各项任务、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素质,是减少患病和发生意外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