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林:女老总的大方不全因为男明星

17.06.2014  12:01

  节俭令颁布两年来,那些靠政府买单和大型企业或团体包场,演出邀约多得接都接不过来的公司,开始在愁怎样保持演出量,怎样保证员工的工资。一批小演出公司轰然倒闭,老板们在琢磨怎样转行。(6月16日京华时报)

  不靠市场靠官场,终究难长远。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演艺人才云集,演出公司密集,演出生意红火,为前几年国人共睹。自中央颁布八项规定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又下发《关于节俭安全办节目的通知》,要求各级节俭安全办节日,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提高节目水平上来。去年8月,中央五部门又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提出不得使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不得使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更不得使用国有企业资金高价捧“明星”。“三个不得”是一道紧箍咒,既断了走穴者的财路,也断了诸多演出公司的财路。一位演出公司老板所言不虚,“要想赚钱,就要抓住政府和国企这两个大金主”。如今抓不住了,只好“关门大吉”,本是顺理成章的逻辑。

  演出乱象,令人惊心怵目。如大公司过生日,老板过生日,大机构过生日,上司过生日,都要花重金来场演出。有的演出公司就是靠吃定一个大企业的工会、宣传部或者某个地区的文化局,每年都能赚个百儿八十万。这钱,都是从财政钱袋子里掏出来,所以格外舍得。那位国企的女老总,因喜欢某位男明星,原本20万元的出场费,报价40万一口就答应下来了,结果让演出公司多赚5万。不管紧公家的钱袋子,那位国企的女老总还会继续舍得为男明星花钱。单位买单办晚会的结果是,培养出的观众都不肯自己掏钱买票。这绝不是娱乐业求生图强的长久之计。

  官方的铺张浪费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但也是一个管理机制问题。拿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或为自己办事,肯定算盘打得紧;拿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或为自己办事,就可能大方得多。办晚会动辄花费上百万请大腕,建豪华办公楼,吃天价大餐,就是因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如果做到花公款与掏自己腰包一样谨慎,不仅靠思想境界,更重要的是靠制度约束。如果自掏腰包,那位国企女老总再喜欢某位男明星,恐怕也要为40万掂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