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传统民俗闹元宵

22.02.2016  17:58

江西广播网2月22日讯:

赏花灯,闹元宵,今天正逢元宵佳节,全省各地传统民俗纷纷登场,展示的是流传千年的传统,闹起的是心中的无限喜庆,唱响的是幸福美满团圆。请听报道!

【出现场音】
我是萍乡台记者柳习波:2月22号,2016全国“龙腾狮跃闹元宵”大联动江西启动仪式在上栗县举行,来自江西南昌、九江、萍乡等设区市的12支代表队带来了精彩的舞龙、舞狮、武术等节目。
上午九点,来自上栗县女子舞龙队的表演的节目拉开整场表演的序幕。一条条巨龙或进或退,或上或下,时而飞旋翻滚,时而盘旋绕柱,为人们送上了美好祝福。而高难度的南狮、北狮表演,精彩的武术表演,则给台下观众带来阳刚之气和艺术的享受。
市民:“这么多舞龙舞狮发扬传统文化,这么多人在一起搞这种大型的活动,在这个元宵佳节,我觉得很振奋人心的。】
市民:“看了舞龙舞狮和武术表演,难度都非常高,让我们过了一个欢快的元宵佳节。

我是上饶台记者胡美丹:玉山县樟村板灯已有300年的历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每年的正月十三日起灯,一直要闹到元宵当晚。夜幕降临,数百米长的板灯,盘绕成层层叠叠的辉煌金山,回旋舒展如金龙飞舞,绕村走乡,穿街过巷,非常壮观。很多外来游客第一次观看到如此气势恢宏的樟村板灯时,都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瞬间。
【出录音】“我是第一次过来看这个板龙灯,感觉很惊险刺激,有一种万人空巷的感觉。
【出录音】“作为玉山人,我们很多年没有过来看这个板灯节,这次约了4、5个朋友,大家开车一起上来体验下,给人的感觉很震撼。
樟村板灯协会副会长程存金【出录音】“我们这里的板灯,每年都要举行,我们的灯分两种,一种是五谷灯,它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还有一种龙头灯,就是(希望)子孙后代都有一种龙的精神。

我是吉安台记者饶黎黎: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在全国各地,春节民俗可谓丰富多彩,各有特色。这不,在峡江县巴邱镇,当地群众就跳起了传统的花船舞蹈,欢欢喜喜闹元宵。
表演现场,只见采莲女在音乐下翩翩起舞,担当丑角的老夫妻在旁伴舞烘托,千姿百态、婀娜多姿,滑稽的动作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不少群众更是掏出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
(出录音)挺新颖的,然后演员们都挺漂亮的,挺好的。全程都拍了。(止)
(出录音)这个蛮热闹,蛮喜庆的,我们以前没看过这个来。(止)
峡江花船,又称采莲船,是普遍流传于巴邱镇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流传至今有500多年的历史,已经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是抚州台记者范闰平,红红火火过大年,欢天喜地闹元宵。在乐安县招携镇葛陂村,男女老少齐聚祠堂,敲锣打鼓,点燃了24盏有着百年历史的宫灯,在阵阵锣鼓和鞭炮声中,两名童子抬着一盏宫灯领头,长达上百米的宫灯队伍从祠堂出发走村窜巷,把欢乐和祝福送到每户村民家中。村民曾梨生
【出录音:我们村里闹元宵举行灯会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个历史文化传承一直没有中断过。】
灯中有景,景中有灯,灯火摇曳的宫灯将古村打扮得流光溢彩。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送,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让很多在外打拼的游子也都尽量停留在家里和父母、亲人共度元宵。返乡农民曾树平
【出录音:每年到这个时候,不管是我们在外面的,还是在村里的,我们都要聚在一起闹元宵,既能凝聚人心,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又能传承我们千年的文化。】

我是新余台记者雷晨,在分宜县市民文化广场中央,热气腾腾的熟糯米团从蒸笼里被取出,分别放进36个石臼,每三个壮汉围成一组,吆喝着用胳膊粗的木槌轮番击打,现场香气四溢,围观群众垂涎欲滴。
彭师傅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一起来打糍粑:
糯米已经蒸熟了,然后倒到里面, 三个人这样,哈哈哈,打了十来分钟。好玩嘛,喜庆、热闹嘛。
大约半小时左右,被捶打成软糯的糍粑,分装在铺满豆粉的托盘里,由志愿者一份份地分给现场群众。市民一边吃着甜香软糯的糍粑,一边猜灯谜,观看舞龙舞狮表演,欣赏夏布绣娘一针一线的展示,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为元宵佳节增添了亮色。
市民郑先生带着8岁的儿子一起来看打糍粑,和大家共度元宵:“这种方式很好,让老百姓都乐意来看、乐意来玩,能够让我们下一代都能够了解这种文化。”录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