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江西吹响集结号

03.03.2014  12:47

   嘉宾名片

   曹国庆 1962年生于安徽省休宁县,现为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兼)、教授。历任省社科院历史学研究员,赣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省博物馆馆长(兼),省文化厅副厅长,江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出版学术论著十余部,在中外学术期刊(含中、英、日、韩、葡等文字)发表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论文百余篇。

   特约主持人名片

   陈东有 1952年冬生于南昌市,祖籍江西丰城。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初中毕业下放农场劳动,1984年本科和1990年硕士毕业于江西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厦门大学史学博士。现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主要从事文学史、社会经济史和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2014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有五大特点

  《意见》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的总要求,释放信号强,改革气息浓,政策亮点多,可以说《意见》对江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进行了全面部署。

  陈东有:新年伊始,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回顾了2013年全省“三农”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曹教授,想请您说说,如何解读2014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

  曹国庆:日前,省委、省政府以“省委一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的意见》。该《意见》体现了中央一号文件的总要求,释放信号强,改革气息浓,政策亮点多,可以说《意见》对江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进行了全面部署。通过学习,我认为该《意见》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贯彻了中央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其中“三农”领域的改革是重头戏之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所作出的全局性的制度与政策安排,并明确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要求,和“要鼓励探索创新,要因地制宜,要城乡联动”等具体要求。我省出台的《意见》,正是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明确了2014年江西农业农村工作要以“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为总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特别是《意见》中提到的,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区地位,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严守耕地红线等,更是体现江西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

  二是回应了社会期待。近年来,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农村各项事业有序推进,这种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努力维护。但是,从总体上看,江西“三农”问题仍然突出,诸如粮食生产效益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不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顺畅,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不明晰以及县域经济如何发展,贫困地区如何脱贫,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治理如何加强,等等,这些事关农业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仍然很多。特别是还有一些民生问题,例如农村承包地纠纷、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城镇就业农民工落户、单独两孩政策的落实,等等。社会各界对这些“三农”领域的改革非常关注,对民生问题的解决寄予很高期待。针对这些问题和期待,该《意见》中都作了非常具体的政策安排、改革举措和推进思路。

  三是体现了政策连续。近十年来,由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三农”政策体系。江西是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得到了较多的中央政策倾斜,省委、省政府依据江西省情和“三农”实际,出台了比较完整的配套政策体系。该《意见》还特别强调了要全面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等内容,都体现了与中央政策的配套和延续。尤其是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快百强中心镇建设推进镇村联动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这些系列文件,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顺乎民意,把握了江西农村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方向。这次出台的《意见》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精神相衔接,保持了政策连续性,便于已有的强农惠农政策一以贯之地执行。

  四是突出了改革难点。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不仅需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且需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需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而且需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意见》中,提出了力争3年内农民合作社覆盖50%农户、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力争全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00万亩、继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深入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38个县扶贫攻坚等具体的目标任务,直面农村改革难点,不回避问题和矛盾,突显深化农村改革的坚定决心。

  五是着眼长远发展。该《意见》提出要依托现在职能机构,加快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要准确把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政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遵循积极探索,不能抢跑越线;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持续增加“三农”投入;进一步完善财税、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等。这充分说明了该《意见》作为省委一号文件,是一种权威性的制度安排,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江西长远发展。

   江西农业产业发展升级的着力点

  江西农业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短脚”,粮食和生猪生产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一些粮食和生猪生产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的格局并未改变,农业发展升级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少。

  陈东有:是的,《意见》不仅贯彻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有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要求,而且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要求,强调了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抓好镇村联动建设发展、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等内容,符合江西省情,具有江西特色。那么,江西农业发展升级主要影响因素是哪些?着力点应在哪里?

  曹国庆:江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63%,与福建省并列全国第一,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典型的双季稻区和生猪养殖大省,为全国粮食和猪肉的安全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稻谷产量接近全国稻谷总量的10%,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从未间断过为国家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每年提供商品粮达50亿公斤以上。生猪生产排名全国前十位,2011年以来生猪年出栏3000万头以上,供沪生猪名列全国第一,供港生猪名列全国第二。

  近年来,由于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直指“三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且向农产品主产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倾斜,江西农业出现了连续十年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局面,现代农业发展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13年江西粮食总产达到423.2亿公斤,种养大户3.5万户(其中种粮大户1.32万户,生猪规模养殖户1.28万户),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600余家,农民合作社2.51万家,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74万户;土地流转总面积达650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0.5%。许多种粮大户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为平台,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民种粮致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全省新增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1家,全省标准化示范场总数达到408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但是,江西农业仍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短脚”,粮食和生猪生产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一些粮食和生猪生产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的格局并未改变,农业发展升级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少。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江西人均GDP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经济不发达省份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十分艰巨,省级财政“以工补农”力度受到财政收入的制约。

  二是江西农业内部矛盾仍然突出。例如人均耕地只有0.95亩,低于全国1.38亩的人均水平,农业规模化水平仍然偏低;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季节和年度间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是全国6个易受旱涝灾害的省份之一;生猪生产易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市场波动性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收入保障机制缺失。

  三是农业的基础性和外部性强,农业发展的高成本、高风险和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明显。农地产权制度不完整,农地流转机制和农户土地财产收益实现机制缺失,农业规模化水平提升缓慢,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生产补偿机制尚未根本建立。

  为此,我认为,推进江西农业产业发展升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按照《意见》要求,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确权登记,保护承包者利益的基础上,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第二,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尤其是家庭经营已经被证明是农业生产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

  第三,构建粮食生产区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补偿机制,让粮食主产区和农业生产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首先需要构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切实保障农业生产者的收益;二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努力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和农产品产销区机会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高校大有可为

  产学研用结合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高校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主战场,江西农业大学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中可以发挥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两方面的作用。

  陈东有: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院士等高端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加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组织重大农业科技攻关。江西农业大学是我省唯一的综合性农业高校,长期以来不仅为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力和管理人才,而且直接为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去年年底,农大又获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级的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那么,农大今后还将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中发挥哪些作用呢?

  曹国庆:高校具有四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江西农业大学为我省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是学校优良的传统,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

  省委书记强卫多次强调,产学研用结合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高校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主战场,我校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中可以发挥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两方面的作用。近年来,我校先后在江西高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创建了全省第一个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立了全省首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得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了全省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了全省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培育了全省第一个超级稻新品种,组建了全省第一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我校立足江西农村、服务江西农业的具体体现,也是坚持产学研用结合、以科技创新推动学校发展的成功实践。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意见》共六大部分27条,全面布置了我省2014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内容极其广泛,既需要农村改革的制度设计,也需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江西农业大学可以利用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创建的机会,发挥我校涉农社科人才、农业技术人才聚集和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的优势,立足现有基础,整合优势资源,为江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在迈向“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进程中作出新贡献。具体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发挥我校人文农业,即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等涉农社科研究平台和农林经济管理、土地管理科学、农村区域发展等涉及社科专业的学科优势,为全省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昌九一体化等改革与发展事业,做好农村改革与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的前期调研、中期评估和后期反馈工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发挥我校科技农业,即传统农林牧学科优势和两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用,以“顶天立地”为科研目标,加强动物遗传育种、水稻新品种培育、林木园艺作物新品种培育等农业科技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重大科技攻关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对江西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三是认真贯彻《意见》中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农业创业,积极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阳光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要求,改进业绩考核管理制度,鼓励科技人员投身农业、服务基层;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鼓励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创业;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项目。

  我认为,要做好江西的“三农”工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踏踏实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将省委一号文件落到实处,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
江西最大集装箱码头通过验收
  (记者林雍)6月28日,记者从省港口集团获悉,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