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什么要南下?
1944年11月,八路军三五九旅主力一部奉命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在司令员王震和政治委员王首道等率领下,从延安出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于翌年8月下旬抵达粤北地区南雄附近。后由于国内形势急剧变化,部队又奉命北返,于10月初到达鄂豫皖区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并进入五师战斗序列。
三五九旅南下,是根据当时抗日战争形势发展作出的决定。1944年春夏,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造成了大片敌后真空地带。为抓住有利时机,毛泽东及时做出“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的战略决策,决定在尽量不同国民党军正面冲突的情况下,夺取中原并向南发展,造成控制平汉、粤汉南北大动脉的有利态势,以沟通华北、华中和华南。其中一项战略部署就是进军华南。在毛泽东主持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讨论了三五九旅主力南征的区域和组织机构等问题,决定该部在湖南湘水和资水之间以衡山为中心建立根据地;虽然后来对具体地点的选定有所改动,但南进战略目标却未曾变化。
南下支队于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1945年1月27日进抵湖北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领导机关会师。接着于2月中旬渡过长江经过一系列的斗争,至5月,成立了湘鄂赣边区临时党委、行署和湘鄂赣军区。8月中旬,南下支队为执行毛泽东关于“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的指示,沿途迎击敌顽军,渡河抢险,忍饥挨饿,抵达湘粤边境,但由于日本投降,国民党第七、九战区余汉谋和薛岳部即在湘赣粤边境严密布防,妄图从三面包抄夹击,将我消灭。为摆脱强大敌军的包围,部队迅速转移至湘南桂东以西的八面山地区。8月下旬进行八面山突围战,进入粤北,拟与中共广东部队会师。
由于日本投降,国民党全力对付我军,原拟在湘粤边创建根据地与东江纵队会合的设想已不可能实现。如毅然北返,避开顽军优势兵力,避免内战,即可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经请示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同意,于9月中旬北返,10月上旬在礼山与新四军第五师再次会师。
南下支队在其经过的地方,适时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一路上,向人民广泛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将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的英勇业绩和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自由民主生活的真实情况,告诉了沦陷区广大人民。还将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张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作了广泛宣传。日本投降后,又及时地宣传了党的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这对提高沦陷区人民的抗日爱国热情,认清国民党的反动面目,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