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泰山顶巧设伏兵捉日寇 收获日本情报员

17.06.2014  18:30

  开国中将廖容标是人民军队中的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员,他在革命战争时期曾长期战斗在齐鲁大地,山东各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同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泰山顶上巧设伏兵捉日寇”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这个故事经文艺工作者的加工创作后被搬上舞台,在人民群众中传为佳话。

  “忙里偷闲”逛泰山

  廖容标,1912年出生于江西赣县,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8月进入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举办的“白区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赴山东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8年6月,廖容标任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员,在泰安、莱芜、淄博、章丘一带发展革命武装,开辟泰山抗日根据地,其部成为泰山附近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1941年8月,他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旅旅长兼泰山军分区司令员。

  从1941年冬季开始,日军不断对我泰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实行“强化治安”、“三光政策”,平均每隔三至五里便设有一个敌伪据点或炮楼。根据地被分割、封锁、蚕食成“一枪能被打通”的数小块游击区,泰山抗日根据地进入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面对险恶的形势,廖容标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山东军区的指示,将部队化整为零,广泛开展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打了许多漂亮仗。

  1942年10月,日军再次集结重兵“扫荡”泰山根据地。为避敌锋芒,廖容标指示部队化整为零跳到根据地外围。日伪军几经“拉网”未发现八路军的主力后,就到处自欺欺人地吹嘘着他们的胜利,说什么“八路军第四旅已被皇军歼灭殆尽……”日伪地方政权有了日军大部队“撑腰”,也开始神气起来,不断捕杀我根据地内的抗日军民。

  为了打破敌人的谣言,鼓舞我方军民的斗志,廖容标带领四旅旅部七八十个指战员,悄悄地从济南历城回到泰山北麓,伺机打击敌人。

  一天,部队正在休整时,时任鲁中军区敌工部长鲁宝琪来到四旅旅部和廖容标谈工作,之后,顺便聊到了泰山。鲁宝琪说:“在我国的五岳名山中,东岳泰山首屈一指。它雄伟壮丽,气势磅礴。自古以来便是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我国唐代诗人杜甫曾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来赞美它。可是,自从日寇侵占山东省后,这块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却成了鬼子、汉奸寻欢作乐的乐园……

  廖容标打趣地说:“你是不是想趁我们现在休整之际,到泰山顶‘还愿’去?”鲁宝琪有些莫名其妙,问道:“还愿? 还什么愿?我什么时候许愿了?” 廖容标笑着说:“大家不是平时常嘀咕:泰山好,泰山高,就是我们没见着,净让鬼子、汉奸去胡闹。 这回你是不是想上泰山顶去一趟,看它个痛快,还掉这份心愿?

  没想到,廖容标和鲁宝琪的一席玩笑话,却被侦察科长刘锡坤听入了耳,真以为他们有兴趣要去逛泰山,便派了几名侦察员连夜侦察。经查明泰山顶当时没有敌人,并且还了解到山后有一条小路,直通泰山顶。

  得知这些情况,廖容标高兴地对鲁宝琪说:“好! 反正我们打游击,爬山越岭是拿手好戏,这样也算招待一下你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去!

  当晚,廖容标和鲁宝琪带着20余人,由武工队长罗俊的父亲带路,轻装开往泰山。由于罗大爷的家就在山下的泰安城,对泰山的地形十分熟悉,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一行人就顺利到达了日观峰。

  为防止敌人从南天门上山偷袭,廖容标派出警戒,其余人则席地而坐,等待天明时观看日出。

  不一会儿,东方发白了。紧接着,一轮红日像一团紫红色的火球,若隐若现地跃出遥远的海面,一时间整个东方天空红光四射,朝霞满天,分外壮丽。这些年来,廖容标等人虽然经常在晨曦中迎接日出,但由于满脑子装的是行军打仗,消灭敌人,从未把到泰山顶上看日出放在心上。这回,亲临日观峰观赏日出,更激起大家的无限感慨:祖国这样美好的山河,岂容日寇横行蹂躏! 一定要尽快驱除日寇,讨回祖国的大好河山。

  惜别了日观峰,廖容标他们又游览了玉皇顶等处。当来到南天门的时候,已是晌午时分。由于大家半夜启程,连续爬山越岭,到这个时候,肚子都有点饿了。他们走进一家饭店,准备美美地饱餐一顿。趁店家做饭之际,廖容标带领两个战士对南天门的地形,进行了一番实地察看。南天门面向泰安城,背靠玉皇顶,一条盘山崖道蜿蜒而上。随着山势的增高,崖道愈来愈陡,在崖道的“咽喉”处,修筑着一座古式城楼,它东西两边依山筑墙,俨然有一人把关,万夫莫开之势。进的门来,有几家客店饭馆。由于这是游客的必经之路,所以人来人往,倒还热闹。

  泰山顶上摆战场

  正当一行人用饭之际,哨兵跑来报告:“有敌人上山!” 廖容标把饭碗一推,带着两名战士,登上城楼,举起望远镜一看,只见山下有10余人,簇拥着一乘小轿,前呼后拥,直奔山顶而来。“出城登山顶,四十还有零”,这是刚才饭店老板告诉他们的计算里程的口诀。按此推算,这伙人要爬上南天门,至少还得三四个小时。

  大家好不容易上一趟泰山,岂能因这伙人就半途而回呢。再说,这里居高临下,地形有利,即使来的全是日军,也不足为虑。所以,廖容标当即决定,除留下他和几个同志准备应付突然情况外,其余人照常在附近观赏名胜古迹,并规定了具体的回店时间。

  下午1点多钟,哨兵又跑来向廖容标报告:“那一个班的伪军,离南天门已不远了。”廖容标和鲁宝琪交换了一下意见,决定先把敌人放进来。于是,他们一面令哨兵加强观察,一面叫大家收拾房子。哨兵没有领会他们的意思,站在原地张嘴发愣。廖容标笑着对他说:“既然已送上门来了,我们就来个关门打狗,逮活的。”哨兵一听这话,高兴极了,敬个礼,乐滋滋地又跑去监视敌人了。

  这时,外出游玩的战士已全部回店,廖容标把“关门捉狗”的意图向大家作了交代,并进行了战斗编组和具体部署:由鲁宝琪带领十几个人埋伏在小街两旁;廖容标带领两名战士登楼观察;另派两人做饭店职工和群众的工作;其余躲在饭店门后,准备抓活的……

  不大一会儿,就见12个伪军爬了上来,有的手拿着帽子,有的歪背着步枪,还有的则斜挎着驳壳枪。他们敞怀露胸,喘着粗气往上爬着。在这12名伪军的后面,跟着一乘空轿。在轿与伪军中间,大摇大摆地走着一个伪军中队长,他腰挂东洋指挥刀,神气十足地左右观赏着南天门风光。

  在前面探路的两个伪军边走边嘀咕:“他妈的,连个八路军影子都没有,探个屁路!

  “唉! 托天老爷保佑,一路总算是没碰上八路军。谢天谢地!

  两个伪军走进南天门后,见前面有个客店,就一头闯了进去。还没有来得及咋呼,我们的战士便跃上前去,用枪口对准他们的心窝……

  后面的伪军见两个探路的伪军平安无事地进了店里,也就相继闯了进去。不用说,一个个都当了俘虏,连同前面两个,一道被押进后院。

  走在伪军班后面的那个中队长,早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了。他爬上南天门,叉开两腿,用帽子当扇子扇了几下凉风,向落在后头的轿夫喊道:“老子都爬上来了,你们还在后头磨蹭什么,快上来!”接着,他又转身对闯进饭店的伪军班大声命令着:“都出来,别在这里磨叽了,到玉皇顶再休息。

  他咋呼了半天,不见一个伪军出来,就一边骂着一边往店门里钻。刚钻进门,就被我们的战士们一把按倒在地,用枪口顶住了后脑门。这个平时作威作福的伪军中队长,一声未吭,就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

  又过了一阵子,山道上上来4个穿便衣的家伙,每人胸前都挂着一个照相机。他们指手画脚,叽里咕噜地说着日本话爬上山来。一看这副神态,便知是那个伪军中队长所保护的“皇军太君”。廖容标当即下令准备抓鬼子。战士们兴奋异常,个个摩拳擦掌。可是这四个鬼子却好像故意闹别扭似的,竟在南天门下咔嚓咔嚓地照起相来。本来廖容标规定等4个日本兵全部上来后再动手的,可是战士们实在等急了,3个鬼子刚进南天门,埋伏在门后的战士就动手了。门外的那个鬼子一看势头不妙,转身就往山下跑,但由于山高坡陡,跌跌撞撞,连滚带爬,那一副狼狈相实在好笑。走进门来的3个鬼子还想负隅顽抗,被战士们开枪打伤,全部当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