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牌与一座城市的开放程度
近日,有网友称四川省简阳市的公交站牌太高,“是给长颈鹿看的”,并附了一张站点密集的站牌图片。记者走访发现,该市内的两种公交站牌一种高约2.6米,另一种最高的达3.48米;一些线路30多个站点挤在宽约40厘米区块,市民抱怨“站牌高,字又小,想看清楚真的很费劲。”简阳市公路运输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简阳市的公交场站规划已经提交给成都市交委,也向简阳市政府就站台改造做了请示,目前正待批准。(4月8日《成都商报》)
无论是两米六还是三米四,都已经超出了一个中等身材男性最佳的视线范围,更别说视力不好的老人、近视患者,以及身高偏低的女性、少年儿童了。即使是姚明来了,三米多的站牌恐怕也会让他看起来很费劲。所以,网友说简阳市的公交站牌是“给长颈鹿看的”,一点都不夸张。
按照公交车运营企业的说法,站牌之所以立得这么高,是为了“防止行人撞到头”。这种说法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而且也有人性化的考虑,但是,公交站牌有很多种样式可供选择,如挂壁式、落地式、吊装式等,各地的经验做法也早已说明,“防撞头”与“看得清”之间并非只能二选一,而是可以并存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不人性化的公交站牌是如何出现在公交站台上的呢?难道真的如一些网友所说的那样,作出决策的人从不乘坐公交,因此对公交站牌的高度没有概念吗?这样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如果经常乘坐公交车的市民对此能够施加影响的话,站牌的高度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公交站牌高度问题映射出的不仅是一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程度,更映射出一座城市的开放程度。
通常情况下,一位土生土长、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的人,或者每天都乘坐固定线路的人,很少需要站牌提供指示,而那些需要从站牌上获取信息的,往往是“外来者”——对城市整体而言的“外地人”,或者是从一个常住区域到达一个非常住区域的本地人——而一个外来者能否感受到人性与方便,考验着一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一座城市开放、包容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各种服务设施,无论是公共服务设施,还是商业性的服务设施,都越来越人性化。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简阳市仍然属于一个前开放式社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城市。这一点,与简阳市“建设天府新区,冲刺全省十强,奋力打造四川经济发展新兴增长极”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座城市开放与否,不在口号上,不在宣传上,甚至不在出台的各种政策上,而在实实在在的每一个细节上。如果外来者甚至本地人都无法从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中感受到方便的话,所谓开放与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就这一点而言,不仅简阳市需要反思,其他很多城市也需要反思。
文/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