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警惕公务员聘任制变成新型“铁饭碗”

08.07.2015  12:48

      日前,贵州省公务员局官方网挂出了一则“2015年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公告。贵州省选择贵阳市、遵义市、贵安新区三个地方的7家单位作为试点,面向全国公开招聘8名聘任制公务员。贵州省公务员局局长侯丽江说,与传统的公务员招录有所不同,招聘重点是寻找急缺紧缺、高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才。(7月7日人民日报)

  据了解,目前已有上海、江西、北京、江苏、四川、山西、山东等多个省份开始推行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工作。最早于2007年在全国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的深圳市,目前招录聘任制公务员规模已经超过5000人。

  我国公务员职务的任用方式目前是“三轨制”,除了选任制、委任制之外,聘任制正在全国多地进行试点。有专家评论认为,推行公务员聘任制是大势所趋,应全面铺开,这是激发干部潜能、提升政府效率的一大举措。

  笔者以为,任何试点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公务员聘任制的成败,取决于有没有完备的制度保障。比如,怎样才能防止“假冒伪劣”混进公务员队伍?聘任制公务员年薪高出其他公务员好几倍,会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公务员的能力如何,必须看实际工作业绩。各种考核、考试、考察,不能全面考量一个公务员的实际水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了不行怎么办?

  可见,公务员聘任制成败与否,关键还是要严把“进口关”和使用过程中的考核关,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某种程度上,“进口关”只要程序公平,公众无可指摘。但是,使用过程中的考核,可能就带有很多人为因素甚至人情因素。深圳聘任制试点公务员聘任制8年,只有一人被解聘。这究竟是聘任制公务员们都很称职呢?还是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呢?难怪有专家评论:如果考核走过场,那么按照《劳动合同法》,很多聘任制的公务员,事实上拿到的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岂不是演变成了新的“铁饭碗”。

  虽然各地公务员管理部门都声称,要严格考核聘任制公务员。但是,究竟怎么个严格法还是让人有些担忧。目前公务员聘任制工作尚处在试点阶段,聘任制公务员的考核恐难做到科学、精准。更何况,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有时候领导一声招呼,胜过所有考核。就是让服务对象来考核,其结果也可能失真。比如,工作过于较真的公务员,难免引起“群众”感冒,相反,那些喜欢讨好服务对象的公务员,或许更能得高分。

  当然,既然公务员聘任制是改革的方向,公众还是希望看到这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毕竟,当下的公务员队伍总体上流动性太差,过于稳定,不利于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对于打破这种死水一潭的局面,显然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