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公务员面试问“三观”,打的是预防针

02.07.2015  12:25

  在福建省的公务员面试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调查显示,当前,博士毕业生的幸福感最低,小学毕业生的幸福感反而最高。你怎么看?(东南网7月1日)

  博士生的幸福感低,小学毕业生的幸福感反而高,类似这样的悖逆法则,似乎并不是偶然。屡屡可以看到争论,是富豪的幸福感,乞丐的幸福感高。缘何?期望值差异使然。富豪、博士对事业、对生活的期望过高,难免常常失落;乞丐、小学生对生活的追求有限,自然常常满足。但如果由此认为,富豪、博士真的不如乞丐、小学生,那显然是大错而特错了。只要调整好心态,富豪、博士的幸福感是乞丐、小学生难以企及的。

  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实而有意义。众所周知,公务员基本上是高学历群体,他们对事业、生活的期望值自然会很高。这本没有错。对事业、对生活的高要求,是社会和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无可厚非。但必须直面的是,我们的发展程度还不高,社会对公众的需求满足还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好心态,就非常必要了。

  回到公务员面试上,不可否认,这些年高烧不减的公务员热,肯定与其稳定的工作,较高的待遇,舒适的工作有关。然而,这显然是与社会发展的状况不合适的,也屡屡受到公众的质疑。回应民声,加强公务员管理,规范公务员收入,已然成为了社会的现实。由此,关于公务员待遇降低、幸福感降低的言论不绝于耳。待遇降低是现实,幸福感是否降低,那就有关心态了。

  因此,对于把个人待遇摆在第一位的人,显然是不适合公务员这个群体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做为民众服务的公仆,把群众的满意和幸福作为自己的追求,这是公务员群体应有的事业追求和生活价值。可见,公务员面试问幸福感,这只是表面,实际是在问“三观”,是在问考生能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这样的预防针,现实而又必要。不能淡定的考生,没有良好心态的考生,不妨另谋他路,各归其所,亦是不错的选择。一边用力往里挤,一边怨声连连,于已于人,实是害处多多。

  当然应该承认的是,选择公务员也不能意味着就是选择清贫。这样的观点,看似高尚,实则遗祸。从国家层面来说,正在实行的工资调整,就是在关闭暗门的同时,打开一扇正门,保障公务员群体,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正常、合理收入,必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