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歌会”“舞会”互飙高音 居民病患难忍受

18.07.2014  18:26

马路歌手”高歌一曲 (房浩 摄)

炎热的夏夜,一场“好声音”和“舞林大会”在公园门口同时上演,一阵高过一阵的音浪,响彻夜空,吵得沿街居民和附近医院的患者根本无法休息。昨天,多位读者致电本报962555新闻热线,反映襄阳公园门口的广场上,两大娱乐“阵营”分庭抗礼,互飙高音,令人苦不堪言。

歌手舞者同场竞技

昨晚7时许,记者刚到襄阳公园南门,耳边就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歌声。循声望去,广场中央,四五十人正围成一团,中间的空地上则竖着一块巨大的液晶屏和两只音箱,一名中年女子手持话筒,对着屏幕上的歌词“引吭高歌”。

一曲唱罢,女子向“台下”观众鞠躬致谢,引来掌声一片;紧接着,一名年轻小伙接棒登台,唱起了自己拿手的《好汉歌》。“大家别着急,想唱都有机会,一首歌5块钱!”液晶屏后面,歌摊老板一边收钱,一边吆喝,脸上乐开了花。

约半小时后,广场北侧的空地上也热闹了起来,几十名男女齐齐现身。一名男子还带来一套音响设备,打开音响后,一首熟悉的歌曲《北京欢迎您》跳了出来,广场上的男女们随后迅速找好舞伴,两人一组,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一时间,广场上形成了“歌手”和“舞者”两大阵营,为了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手,两边互不相让,音量也是越调越高,加上两种音乐本就风格不同,如今混在一起,更是嘈杂无比。

居民病患苦不堪言

歌手”唱得过瘾,“舞者”跳得尽兴,可附近的居民却受尽了折磨。家住襄阳北路100号的范先生告诉记者,襄阳公园门口原本十分安静,晚上许多市民都喜欢来此散步。两年前,广场上来了一群热爱跳舞的市民,好在音乐声不是很响,周边居民也没太大意见;可去年夏天,一家歌摊也堂而皇之地进驻广场,此后两大阵营同场竞技,双方都不想被对方的乐曲声盖过,从而影响己方的发挥,于是开始了一场你来我往、互飙高音的竞赛。

昨晚,记者特意来到范先生家实地感受,虽然距离襄阳公园大门足有200米远,但站在他家阳台上,广场“歌会”传来的歌声还是萦绕在耳畔,即使关上窗户,依然也隐约可闻。

除了襄阳北路上的居民区,襄阳公园东侧的徐汇区中心医院也是噪声的“重灾区”。记者随后来到徐汇区中心医院住院部6楼,在距离公园最近的一间病房,可以清晰听到歌摊上的音乐。一名护士坦言,到了晚上,不少病人确实会受到对面歌声的干扰,前段时间甚至有患者家属前去和歌摊老板交涉,但消停了没几天,噪声又卷土重来,“病人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可他们每天唱到那么晚,实在太过分了!

尽快整治刻不容缓

去年3月1日,《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正式施行,新规中对于公共场所的噪声控制和处罚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根据《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第七条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在毗邻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公园、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含未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街巷、里弄)等公共场所,不得开展使用乐器或者音响器材的健身、娱乐等活动,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规定时段外的其他时间,在上述场所开展健身、娱乐等活动的,不得使用带有外置扩音装置的音响器材。如违反规定,由公安机关按照相关法规,处以警告、罚款等处理。

范先生表示,既然制订了新规,并且已经施行了一年多,有关部门就应当依规办事,对于襄阳公园门口的噪声扰民行为予以整治,还居民们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